2025年GDP如何增長5%? 陸國務院研究室負責人解讀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5日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圖/取自大陸國新辦官網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5日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圖/取自大陸國新辦官網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於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後,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隨即召開媒體吹風會,《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陽解讀了大陸政府如何實現2025年經濟增長(GDP)5%的目標。

陸媒問及《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定在5%左右,這一目標高於一些機構的預測,能否確保實現這一目標? 沈丹陽回應表示,今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經過反復研究論證設定的。這個目標可能高於國外一些機構的預測。能不能實現發展目標,一看發展態勢,二看能力條件,三看支撐政策。綜合這幾方面因素,我們對實現今年這樣一個增長目標是充滿信心的。

沈丹陽說,今年開年以來,大家可以直觀看到,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中國科技火爆出圈,文化旅遊消費繁榮活躍,特別是春節期間的文化旅遊消費非常火爆,超出了預期。近期中國資產價格也在穩步回升,企業信心持續增強。今年以來,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房地產銷售量、貨櫃輸送量等指標資料也印證了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

沈丹陽指出,人工智慧相關產業爆發式增長,中國經濟增長正換上強勁的新引擎。之前的一些經濟下拉因素,比如房地產,現在也出現了積極變化,對增長的所謂拖累效應正逐步減弱。總之,今年設定5%左右的增長目標符合中國實際,符合經濟發展規律,是可以實現的。當然實現這個目標,也絕非輕而易舉,必須付出非常艱苦的努力。

被問及2025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預期目標定在2%左右的主要考慮是什麼?政策上會採取哪些措施推動物價溫和回升的問題,《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回應表示,近兩年我國物價水準總體是偏低的。從消費者靜態角度來看似乎是好事,同樣一百元可以買到更多東西。但從國民經濟大循環和動態角度來看,物價持續偏低並不好,會造成實際利率偏高,債務負擔加重,這樣企業就不願意增加投資,老百姓也少了就業和增加收入的機會。

陳昌盛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把物價漲幅預期目標調整為2%左右,跟往年有所不同,背後是一個更為積極、政策導向更加鮮明的信號。主要考慮是,在當前我國物價下行壓力大於上漲壓力背景下,努力通過各種政策推動物價溫和回升。

陳昌盛指出,大致有四方面的措施。第一,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綜合運用財政、貨幣等政策來改善供求關係;第二,著力提振消費,釋放需求側潛力。消費是終端需求,提振消費有利於帶動整個國民經濟迴圈,也有利於理順價格;第三,綜合整治「內捲式」競爭和價格戰。價格戰背後有深層次的原因,要通過強化標準、監管、行業自律、規範政府招商引資行為等措施,使得價格反映品質,「一分價格一分貨」,防止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第四,更大力度穩住樓市股市。樓市股市是經濟運行的重要風向標,房地產是老百姓資產最大的一部分。樓市股市穩住了,就可以釋放財富效應,也可以更好地提振消費,更好地促進價格溫和回升。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