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自2017年川普(Donald Trump)上任以來,其一系列關稅政策成為全球經濟與政治討論的焦點。這些政策不僅影響了國際貿易格局,也對美國國內經濟與民眾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然而,美國民眾對這些政策的態度究竟如何?是支持、反對,還是冷淡以對?本文將基於真實案例、可驗證數據及公開政策,深入探討這一問題,並透過詳盡的分析,揭示關稅政策對美國經濟與社會的多層次影響。
關稅政策的背景與核心理念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主要基於「美國優先」的理念,旨在保護國內產業免受外國競爭的衝擊,並通過提高關稅來減少貿易逆差。這些政策包括對中國、歐盟、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鋼鐵、鋁製品及其他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例如,2018年3月,川普宣布對進口鋼鐵和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這一舉措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貿易緊張局勢。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2018年至2020年間,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措施導致兩國貿易額大幅下降。2019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雖然有所減少,但這一成果的代價是美國消費者和企業面臨更高的進口成本。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報告,這些關稅政策使得美國家庭平均每年多支出約1,277美元。這一數據反映了關稅政策對普通民眾生活的直接影響,也引發了對其經濟效益的廣泛質疑。
此外,關稅政策的實施還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彈。中國、歐盟等主要貿易夥伴紛紛採取反制措施,對美國出口商品加徵關稅,進一步加劇了全球貿易緊張局勢。這種貿易戰的升級不僅影響了美國的出口企業,也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嚴重衝擊。
美國民眾的態度與反應
根據CNN於2025年2月發布的民意調查,川普的總體支持率為45%,其中對其關稅政策的支持率則略低,僅有38%的受訪者表示支持。這一數據顯示,儘管有一部分民眾認同川普的保護主義政策,但大多數人對其關稅措施持保留態度。這種態度的分歧反映了關稅政策在經濟層面的複雜影響,以及民眾對其長期效果的不確定性。
Ipsos在2025年3月進行的調查進一步揭示了民眾對關稅政策的矛盾心理。約42%的受訪者認為關稅政策有助於保護美國就業,但同時有48%的人認為這些政策導致了物價上漲,對日常生活產生了負面影響。這種分歧在美國的不同地區和行業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例如,在製造業集中的中西部地區,部分工人支持關稅政策,因為它們保護了他們的工作機會;而在農業州,許多農民則對關稅政策表示不滿,因為它們導致了出口市場的萎縮。
以大豆農民為例,中國是美國大豆的最大出口市場,但由於關稅戰,中國轉向巴西等其他供應商,導致美國大豆出口量大幅下降。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2018年至2019年間,美國大豆出口量下降了約27%。許多農民因此面臨經濟困境,甚至不得不申請政府補貼以維持生計。這種情況在農業州引發了廣泛的不滿情緒,也使得關稅政策在這些地區的支持率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部分製造業企業則從關稅政策中受益。例如,美國鋼鐵行業在關稅保護下,產能利用率有所提升,就業機會也有所增加。然而,這種成長是以其他行業的成本為代價的,特別是那些依賴進口原材料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面臨更高的生產成本,部分甚至被迫裁員或關閉工廠。這種行業間的差異進一步加劇了民眾對關稅政策的分歧。
關稅政策的長期影響與爭議
川普的關稅政策在短期內確實減少了美國的貿易逆差,但這一成果的代價是經濟成長的放緩。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2019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為2.3%,低於2018年的2.9%。這一趨勢在2020年進一步加劇,部分原因是由於關稅政策引發的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此外,關稅政策也引發了全球供應鏈的重組,許多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到其他國家以避開高額關稅,這進一步削弱了美國的製造業競爭力。
從長遠來看,關稅政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可能更加深遠。一方面,這些政策雖然保護了部分傳統產業,但也阻礙了美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例如,高科技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需要依賴全球供應鏈和國際合作,而關稅政策則增加了這些行業的經營成本。另一方面,關稅政策也削弱了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領導地位,使得其他國家更加積極地尋求替代美國的貿易夥伴。
關稅政策不僅在經濟層面引發爭議,也在政治和社會層面加劇了分化。支持者認為這些政策有助於恢復美國的製造業榮耀,並保護國內就業;反對者則批評這些政策導致了物價上漲和國際關係的惡化。這種分化在2020年總統大選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川普的關稅政策成為民主黨攻擊的焦點之一。即使在當年川普卸任後,關稅政策的影響仍然持續發酵,成為美國政治辯論的重要議題。
總體而言,美國民眾對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態度複雜,既有支持也有反對。雖然部分行業和群體從中受益,但大多數民眾感受到的是物價上漲和經濟不確定性帶來的壓力。關稅政策的長期影響仍有待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政策已經深刻改變了美國的經濟格局和國際地位。未來,無論是支持者還是反對者,都需要在這一新的現實中尋找平衡與出路。對於政策制定者而言,如何在保護國內產業與維護國際合作之間找到平衡,將是一個長期的挑戰。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