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2357)昨天(11日)召開法說會,驚爆印度市場應收帳款延遲支付,單季認列53.51億元呆帳,導致第四季營業獲利僅9.93億元,季減91%、年減58%,稅後純益16.38億元,季減87%、年減58%,每股純益(EPS)降至2.2元。受此影響,華碩今(12)日開盤股價跳水,跌幅一度超過9%,最低來到595元,失守600元大關。
華碩表示,這次呆帳來自印度Yotta集團旗下企業,該公司專營雲端服務,已有4至5年歷史。華碩在去年4至6月期間出貨伺服器,但客戶延遲支付應收帳款,依內控與會計準則,在去年第四季全額提列呆帳。華碩強調,這屬於特殊案例,占伺服器業務營收比重不到10%,且公司已與客戶密切聯繫,據了解該客戶有多個融資項目進行中,預期短期內可獲資金償還帳款。
業界人士指出,Yotta集團為印度本土雲端服務供應商(CSP),近年積極擴展市場,甚至傳出向輝達(NVIDIA)採購16000顆AI晶片,總值5億美元。然如今卻爆出財務壓力,影響供應商應收帳款支付。
儘管第四季獲利重挫,華碩去年營運表現仍亮眼。根據昨天華碩法說會,受惠PC市場回溫與AI伺服器業務成長,全年品牌營收達5,485.34億元,年增22%;稅後純益313.94億元,年增97%,EPS達42.3元,為近3年高點。董事會也通過每股配發34元現金股利,盈餘配發率達80%,較前一年大幅提升。
華碩財務長吳長榮指出,若排除印度呆帳影響,去年第四季華碩營益率約4.5%,營業利益約64億元,符合公司預期。此外,上季匯損6.58億元亦對獲利帶來一定衝擊。
針對美國關稅政策,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表示,公司可能會部分轉嫁額外成本給客戶,但透過EMS夥伴的多元產地布局,可有效控制成本變動,維持供應鏈彈性與價格競爭力。共同執行長胡書賓認為,第一季關稅影響較劇烈,但第二季起將逐步穩定,加上新產品平台上市,有助提升整體營運動能。
華碩今日股價受呆帳影響開低走弱,開盤報600元,盤中一度下探至595元,重挫9.02%。截至9:50,股價回升至602元,但仍下跌52元,跌幅7.95%。市場觀察,華碩能否順利追回帳款,將成未來投資人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