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震驚全球:美烏停火協議出爐 俄羅斯會點頭嗎?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5年3月11日,烏克蘭與美國在沙烏地阿拉伯吉達(Jeddah)舉行了一場關鍵會談,雙方就一項為期30天的停火協議達成共識,震動國際社會。這項協議不僅涉及暫時停火,還包括恢復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與情報共享,為更廣泛的和平談判鋪路。然而,協議的實現仍取決於俄羅斯的回應,克里姆林宮對此顯得謹慎而保留。在當前戰爭局勢複雜、衝突不斷升級的背景下,這項協議能否成為終結戰火的轉捩點?本文將探討協議的背景、內容與挑戰,並分析俄羅斯接受的可能性及其潛在影響。

停火協議的誕生與核心內容

美國與烏克蘭在吉達(Jeddah)會談中達成一項為期30天的停火協議,核心內容包括雙方立即停止軍事行動、進行戰俘交換、釋放被拘押平民,以及讓被強制轉移至俄羅斯的烏克蘭兒童得以返回。此外,協議還涉及美國恢復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和情報共享,這對烏克蘭來說至關重要。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表示,若協議能實現,將為長期和平談判奠定基礎,但其生效仍需俄羅斯點頭。

美國在這場談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明確表示將立即恢復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作為協議的一部分。這一舉動被視為對烏克蘭的壓力與支持並存,旨在確保其在停火期間不至於陷入軍事劣勢。同時,川普政府也希望通過外交手段緩解戰爭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特別是能源與糧食供應的持續不穩。然而,這一立場也引發歐洲盟友的疑慮,他們擔心協議可能過於遷就俄羅斯。

對烏克蘭而言,接受協議是一種艱難妥協。自2022年戰爭爆發以來,烏克蘭堅持要求俄羅斯完全撤軍並歸還被佔領土。但正面臨軍事資源短缺的挑戰,尤其在美國先前暫停軍援後,其防禦能力顯著下降。澤倫斯基表示,雖然對俄羅斯缺乏信任,但他認為這是邁向和平的第一步,期望利用停火期重組軍隊並爭取更多國際支持。

俄羅斯的立場與戰場壓力

對於美烏達成的停火協議,俄羅斯的反應顯得格外謹慎。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俄方需要更多細節才能決定,並將與美國直接溝通以了解協議內容。俄羅斯外交部官員透露,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對當前協議形式不太可能滿意,強調任何協議必須解決俄羅斯核心關切,包括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及承認俄在戰爭中的領土進展。

俄羅斯的謹慎背後有其戰略考量。俄羅斯在2024年戰場上取得一定進展,尤其在東部頓巴斯(Donbas)地區佔據優勢。俄方可能認為,接受停火將使烏克蘭有機會重新武裝並獲得更多國際援助,削弱俄軍優勢。此外,俄羅斯對美國動機持懷疑態度,認為這可能是美國試圖重新掌控局勢的策略。普丁或許會利用協議作為談判籌碼,要求更多讓步。

俄羅斯內部也面臨壓力。根據CBC報導,在吉達會談當天(2025年3月11日)黎明時分,烏克蘭對俄羅斯境內目標發動大規模無人機攻擊,其中部分目標靠近莫斯科(Moscow),規模據稱達到337架無人機。雖然未造成重大傷亡,但此舉加劇了俄羅斯民眾對戰爭的不安情緒。與此同時,俄軍試圖在俄羅斯西部庫爾斯克(Kursk)地區包圍數千名烏克蘭士兵,顯示戰場緊張局勢未因即將舉行的談判而緩解。

協議面臨的挑戰與不確定性

停火協議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各方間的信任缺失。澤倫斯基明確表示對俄羅斯缺乏信任,擔心其可能利用停火期進行軍事調整或發動新攻勢。過去俄羅斯多次違反臨時停火承諾,使烏克蘭對協議執行效果存疑。同時,俄羅斯也懷疑美國意圖,認為這可能是美方重新奪回主導權的策略。這種不信任氛圍可能成為協議實施的重大障礙。

戰場現實也為協議實施增添不確定性。根據CBC報導,吉達會談當天黎明時分的無人機攻擊顯示,烏克蘭可能試圖在談判前展現軍事能力,增加對俄羅斯的壓力。然而,這種行動也可能被俄方視為挑釁,影響其對協議的接受意願。即使協議實施,如何確保雙方遵守並避免零星衝突,是一大挑戰。此外,戰俘交換與烏克蘭兒童遣返的執行細節也充滿困難。

國際社會的角色同樣關鍵。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ánchez)和波蘭外長西科爾斯基(Radosław Sikorski)對協議表示歡迎,但強調需更強有力的安全保障。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指出,烏克蘭需要「穩固的安全保障」以應對俄羅斯可能的違約風險。然而,美國在協議中未明確提及此類保障,這可能成為未來爭議焦點。

未來展望與可能性

俄羅斯接受協議的可能性存在,但條件苛刻。俄羅斯可能要求烏克蘭在領土與北約問題上讓步,這對烏克蘭難以接受。若國際社會提供足夠擔保,或美國在後續談判中做出更多讓步,俄羅斯或許會考慮接受。然而,普丁對權威的考量及國內壓力也可能使其傾向拒絕。

若協議失敗,後果可能嚴重。專家預估,若無美國持續軍援,烏克蘭可能在數月內面臨軍事崩潰,使俄羅斯在戰場上占更大優勢。協議失敗也可能加劇美俄對立,甚至引發更廣泛的國際衝突。對烏克蘭而言,這意味著更長期的戰爭與更大損失。

無論結果如何,和平之路仍充滿挑戰。停火協議雖提供暫時喘息機會,但實現真正和平需更長期努力與國際合作。美、烏、俄間的博弈不僅是軍事與政治較量,更涉及全球地緣政治格局重塑。國際社會的調停角色將至關重要。

烏克蘭與美國於2025年3月11日達成的停火協議為結束衝突帶來一線希望,但其命運取決於俄羅斯的回應。在信任缺失與戰場緊張的背景下,協議能否成為和平橋樑,抑或僅是短暫博弈?國際社會屏息以待。這場談判無疑標誌著烏克蘭戰爭進入新階段,其影響將波及全球。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