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鈞專欄】兩岸AI競爭白熱化 籲請傾聽業界心聲

中國AI軟體Manus爆紅,號稱是「全球首款真正的通用型AI Agent(人工智慧代理)」。圖/中央社
中國AI軟體Manus爆紅,號稱是「全球首款真正的通用型AI Agent(人工智慧代理)」。圖/中央社

張凱鈞/台北文明人權協會理事長

近日中國廣東發布《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展現在AI與機器人產業的全面布局。該政策涵蓋12個核心領域,計劃三年內投資千萬以上人民幣,建設廣州成為全球AI與機器人產業創新基地。廣州宣布將整合企業、大學與科學研究機構的力量,提供大量研究資金支持,並對優質企業提供豐厚資金。

此外,也將會推動實務上的應用場景應用,透過「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鼓勵跨產業之多元應用,每年將遴選10個優良案例給予獎金。且將設立專項AI產業基金支持廣州創新企業、並加快AI立法,建設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發展聯合實驗室,確保AI產業在廣州的穩健發展。

相較於中國廣東全方位進行AI政策部署,賴政府也在一年前就提出了「臺灣AI行動計畫」與「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全力發展AI,但台灣的業界普遍反應賴政府整體協助的政策力度仍然不足。且台灣在AI與機器人領域的投資規模相對有限,且缺乏具體的產業應用場景。並且賴政府對企業的研究補助也多侷限於學術上的研發計畫,還未能針對完整產業鏈進行扶植。

台灣的創業生態也尚未完全成熟,雖有許多優秀的AI創新團隊與新創企業嶄露頭角,但缺乏政府有力的協助和推動,新創企業和團隊的生存就已經是一大難題了。且在AI人才引進與培養方面,台灣也面臨相關技術人才外流問題,且在大學與研究機構的學科建設上,臺灣與國際一流機構仍有差距。

日後台灣若要在AI與機器人領域與全球競爭,需加速政策落實、加大產業投資、強化資源整合及提升人才培育機制,畢竟未來AI的應用能力已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臺灣唯有提升自我的AI能力,才能讓台灣未來在全球科技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