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新創電池製造商「北伏」(Northvolt)因債台高築,加上無法取得所需資金,周三(12日)已向瑞典法院聲請破產。企圖建立歐洲本土電池供應鏈、與中國競爭的夢想到此破滅。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以「讓石油成為歷史」(Make Oil History)為口號打響名聲的北伏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來,已獲得超過100億美元(約台幣3298億元)的股權、債務和公共融資,汽車製造商福斯(Volkswagen)及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是其最大股東。
在瑞典聲請破產前,該公司已經歷了數月的危機。由於現金枯竭,該公司去年(2024年)11月已按《美國破產法第11章》(Chapter 11, Title 11, United States Code)申請破產保護,不久後執行長卡爾森(Peter Carlsson)就離職。他當時表示,Northvolt需要籌集10億至12億美元(約台幣329.7至395.7億元)才可能恢復業務。
北伏公司發表聲明表示,已無法在瑞典「獲得維持目前業務所需的財務條件」。聲請破產後,法院指定的受託人將監督北伏的業務和資產的出售,同時清償其未償債務。該公司逾5千員工現在面臨不確定的未來,北伏承諾將與當局和工會密切合作,為員工提供支持和最新消息。
北伏臨時主席約翰史通(Tom Johnstone)表示:「對於北伏的每個人來說,這都是極其艱難的一天。我們曾致力於打造突破性的產品,推動電池、電動車和更廣泛的歐洲工業的真正變革,並加速向綠色和永續未來的過渡」,「公司將竭盡全力探索一切可用手段,以確保可行的財務和營運未來」。
北伏曾被廣泛認為是歐洲打造電動車電池產業的領導者。該公司在瑞典北部建造了一家工廠,希望利用綠色能源每年生產數十萬個電動車電池,但在工廠的建設和運作中遇到了困難。去年,該公司暫停了歐洲首個本土電池超級工廠的擴建。
北伏將此挫敗歸咎於近幾個月來「一系列複合挑戰」對其財務狀況造成的衝擊,「包括資本成本上升、地緣政治不穩定、隨之而來的供應鏈中斷以及市場需求的變化」。北伏指出,在所謂「高度複雜的行業」中,電池產量增加的過程面臨「重大的內部挑戰」。這家新創公司先前曾因試圖同時在瑞典、德國和美國建造多家工廠而受到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