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五角大廈一份對內的機密備忘錄顯示,美國國防戰略出現全面轉向,這一轉變由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主導,他將嚇阻中國奪取台灣的行動列為最優先事項,並呼籲歐洲盟友提升國防預算,在嚇阻俄羅斯、北韓與伊朗方面發揮更積極作用。《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導指出,此舉代表美國軍事戰略的重大調整。
《華盛頓郵報》率先披露這份備忘錄,五角大廈的新指導方針反映出在印太地區採取更強硬立場,特別著重於加強美軍在台灣周邊的存在,並阻止北京以武力改變現狀。這項戰略承認,優先順序的轉移可能導致其他地區的軍事資源遭削減。
這份長達9頁的內部備忘錄名為《國防戰略暫行指導綱要》(Interim Strategic National Defense Guidance),已於3月在國防部內部傳閱。赫格塞斯在其中勾勒出一套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一致的國防構想,聚焦於為與中國可能爆發的衝突做準備,並保護格陵蘭、巴拿馬運河等戰略要地。
此外,這份指導方針也指示軍方在移民管控與打擊毒品方面扮演更積極角色,擴展五角大廈傳統的防衛職能。
雖然歷屆美國政府早已將中國列為主要戰略威脅,但赫格塞斯首度明確將「保衛台灣」置於軍事政策核心。五角大廈將透過部署潛艦、轟炸機與特種部隊來強化在印太軍力,同時加強美國在該地區基地的防禦力,並向台灣施壓,要求其將國防支出提升至GDP的10%,遠高於美國與其盟邦的國防開支比例。
文件對比指出,前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在2022年發布的《國防戰略》中,重點是強化盟邦合作以遏制俄羅斯,而在赫格塞斯的新方針中,北約則被要求承擔更多義務。美國將不再在歐洲部署大量兵力,因為軍力將集中於其他更優先的戰略區域。
文件呼籲歐洲盟友提升國防預算,並在嚇阻俄羅斯、北韓與伊朗方面發揮更積極作用。此外,文件還指出,美方的反恐行動將限縮於那些具攻擊美國本土能力的團體,對於非洲與中東地區雖造成動盪但無意發動國際襲擊的武裝分子,則會被擱置為次要議題。
這份備忘錄已提交至國會的國安委員會,但來自共和、民主兩黨的議員均批評內容混亂。文件主張美軍從包括中東在內的多數地區撤出,這與川普政府過去強調展現軍力、打擊葉門「青年運動」武裝組織及施壓伊朗的方針不盡一致。《華盛頓郵報》引述一位國會助理指出:「這文件在『我們要展現美國軍事優勢與全球主導地位』與『我們要無所不在,但也無處可見』之間矛盾重重。」
《華盛頓郵報》分析指出,這份備忘錄與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2024年發布的一份長篇報告在段落與架構上高度相似。尤其在有關台灣、防衛政策與盟邦分擔責任的主張上幾乎如出一轍。該報告的共同作者韋勒茲-格林(Alexander Velez-Green)目前擔任五角大廈的要職。
傳統基金會在去年8月發布的報告中建議,國防戰略應聚焦三大優先事項:嚇阻中國入侵台灣、保衛美國本土、並要求盟邦加大分擔國防責任,這三項主張已完整納入赫格塞斯的備忘錄。一名國會幕僚指出,國會山莊的助理普遍相信該文件受保守派智庫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