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美國要定了格陵蘭 進一步分化全球秩序

美國副總統范斯又不顧抗議,在3月28日率領代表團強行登上格陵蘭島視察美軍太空基地,圖為范斯車隊。圖/取自美國副總統范斯臉書
美國副總統范斯又不顧抗議,在3月28日率領代表團強行登上格陵蘭島視察美軍太空基地,圖為范斯車隊。圖/取自美國副總統范斯臉書

陳啟清 /開南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副教授兼執行長

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甫於3月17日在「美國活力高峰會」上發表重磅演講,呼籲美國企業要積極擁抱創新,而不是一味的依賴廉價勞動力。同時,他直指全球化的實驗,最終將以失敗告終。隨後,他又不顧抗議,在3月28日率領代表團強行登上格陵蘭島視察美軍太空基地。他直接指斥丹麥在保護這座北極島嶼方面「失職」,並指美國不能再忽視俄羅斯和中國在島上的「設計」,呼籲格陵蘭人與丹麥斷絕關係,與美國達成協議而「接受美國的領導」。然而,隨即招來丹麥對美國的批評,特別是其外交部長對范斯語氣的反感,顯示了盟友之間的緊張關係。

范斯訪格陵蘭標識地緣政治下資本主義的掠奪

范斯的訪問格陵蘭,反映了當前國際體系中的不平等與矛盾。范斯的演說標識著美國高調、傲慢且赤裸的行動;代表著美國在北極地區增強影響力的策略,特別是在氣候變化和資源開發日益重要的背景下,顯示出對自然資源和戰略地位的渴求,尤其是在北極地區的礦產和航道資源上。

美國追求地緣政治利益的行為與宣示,不僅體現資本主義體系內在的驅動力,也是對資源的無限追求和對環境的剝削。事實上,他代表美國單方面的企圖與策略,不僅只是為了鞏固美國全球超級強權的地位,更是為了滿足美國國內軍工複合體和能源企業的利益。不過,這與全球環境正義的目標極端背道而馳。

 一方面,格陵蘭的地緣位置對於美國的軍事戰略至關重要,特別是在冰雪融化後,航道開放可能改變全球貿易路線。范斯的高調訪問格島,也可被解讀為美國在該地區加強軍事存在的前奏曲;同時,隨著當前及未來全球對稀土等資源的需求增加,美國希望占有此優勢。另一方面,丹麥的角色十分微妙,既要維護與美國的良好關係,又要顧及自身在格陵蘭的主權和治理問題。格陵蘭作為丹麥的自治區,其主權源於歷史複雜性,美國的介入引發對於格陵蘭自主權的質疑,並加劇當地居民們對於外國干預的不滿。所以,美國的行為反映了單極世界秩序的延續,而丹麥的反應則顯示了中小國家在全球權力結構中的邊緣化,格陵蘭是美國政治經濟資源戰略下掠奪的對象。

 各國對美國信任度急遽下降不利公平的國際秩序

 由此,在當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國家利益與全球公共利益成為一大挑戰。美國的行動被視為一種「單邊主義」,試圖在多邊機制中宰制話語的主導權,最終頻頻引起各國的質疑,更導致其他國家對美國的信任度急遽下降,極其不利於建立更為公平的國際秩序。事實上,格陵蘭的情況可以被視為現代殖民主義的延續,丹麥的反應更多是基於主權和國家利益的考量,而非真正關注格陵蘭人民的福祉,外國勢力在當地的介入更可能加劇當地社會的不平等與不公義。

然則,遠溯自2月14日,范斯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第61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演說,抨擊歐盟領導人,指責他們在言論自由與民主方面出現倒退。多家媒體認為,這場演講標誌著歐美關係的重大轉折,並將其與美國川普總統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的通話相提並論。范斯代表了川普總統領導的美國,遠在歐盟的演講則強調了美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主導地位,並批評歐洲在移民政策和民主治理上的退步。一些評論更直指,范斯這場演講形同對美國的歐洲盟友發起「意識形態戰爭」或「文化戰爭」,甚至可視為對數十年來跨大西洋關係的「毀滅性衝擊」。范斯的全球化演講不僅是一場外交辭令,更是一場全球權力博弈的縮影。

如今,范斯一再聲稱格陵蘭島很脆弱,美國除了介入之外「別無選擇」。這也正代表了范斯提出所謂的全球化將以失敗告終,此一觀點只是一種將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行為合理化與正當化的藉口,處於這種變動不羈的秩序是由資本主義掠奪競租和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所驅動的,這樣企圖寡占的行為日後更可能加劇新冷戰局勢的擴張與延伸,本質上既無法真正實現全球的公平與正義,更可能導致全球秩序的進一步分化。

從理論與實務的視角出發,原本全球化的願景及目標,是一種多極化、去殖民化的新世界秩序,尊重每個地區的自主權和文化多樣性。但是,川普總統這種新全球權力結構,如何倡導一種更加公平、可持續的全球新秩序?如今「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已被「美國自我中心主義」取代,令人憂心的是:全球秩序分化的現在進行式,以及全球治理機制的瓦解。

川普的「美國要定了格陵蘭」狂語,再次印證「弱國無外交」的歷史鐵律;準此,遑論已被美國政府拋之腦後的氣候變遷、供水安全及世界經濟變化的全球性議題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