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專欄】華郵曝光文件 份量令人存疑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3月29日美國《華盛頓郵報》採取獨家報導規格,以「五角大廈針對中國與國土防禦文件顯現傳統基金會理念」(Secret Pentagon memo on China, homeland has Heritage fingerprints)為題,刊登該報獲得美國國防部由部長赫格塞斯所簽署,以「國防戰略指導草案」(Interim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ic Guidance)為題,向美國國防部內部各單位所發布政策文件。

無獨有偶,兩天之後《華盛頓郵報》再由其駐臺北記者,以「臺灣獲得川普提出保證將聚焦於抵禦中國」(Taiwan reassured by Trump's focus on fending off China)為題,報導臺灣方面離職官員與分析師正面回應前述《華盛頓郵報》獨家報導文件內容,前述人士對於川普擱置支持烏克蘭密切觀察並且相當關注。

對照當初《華盛頓郵報》獨家報導美國國防部外洩文件內容時,全球各國政府與媒體關注程度其實相當有限,僅有臺灣社會各個媒體積極跟進並轉述其中內容;但對岸北京喉舌媒體《環球時報英文版》(Global Times)卻在3月30日,以「Secret Pentagon memo allegedly focuses on ‘deterring China’; document faces policy inconsistency in implementation: expert」(專家指出五角大廈秘密備忘錄據稱聚焦於‘嚇阻中國’,但該文件在落實時將面臨政策無法一貫)為題,刊出報導駁斥《華盛頓郵報》最初獨家報導內容。

吾人究竟應當如何看待此份報導,是否有可能誤解誤判媒體所傳達表述資訊,確實是存在相當高風險。首先必須指出,依據原始報導內容,此份文件僅僅具備“草案”(interim)規格與地位,並且其發布單位僅限於五角大廈內部單位;換言之,假若媒體所言屬實,吾人必須理解,儘管此項草案係由國防部長所簽署核定,但顯然尚未經過美國國家安全體系跨部會討論與研議,未來政策能否完全依其內容定案,確實是充滿變數。

其次更必須提醒,《華盛頓郵報》刻意提出該項文件內容,基本上與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在2024年所提出報告高度吻合,而當時該份傳統基金會報告共同起草人韋勒茲-格林(Alexander Velez-Green)由於已被川普提名擔任國防部主管政策次長的柯伯吉(Elbridge Colby),尚未通過參議院聽證任命程序,因此從今年1月22日至今,仍處於暫時代理該職狀態,此時被《華盛頓郵報》揭露洩密文件與其曾經參與起草智庫報告內容相似性,其實充滿暗示意味,吾人解讀時不可不慎。

再者就要點出,該份外洩政策文件內容牽涉許多政策運作觀點,特別是在外交上對盟友提出要求,未見得完全係歸於國防部專屬職權;因此該草案所建議多項政策思維與政策運作指導原則,最後還是要由美國國家安全體系內其他政府部會配合落實。假若能夠理解美國政府國家安全體系運作規則,其實就可理解此份被定位為《國防戰略指導草案》之文件,充其量僅能算是五角大廈對於美國整體國家安全與對外政策核心觀點與理念,但確實不宜將其認定為其他部會必然會全盤接受,最後經過川普總統定奪,必然也會完全依此定案。

此外吾人更必須理解到,美國《國防戰略》雖是由美國國防部長具名簽署公開發布,但在美國戰略規劃體系與運作架構下,該項文件必須遵循美國總統所簽署核定之國家安全戰略其中所列各項指導原則;所以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體系上層指導文件《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未能完稿前,就認定從屬於《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之《國防戰略》就必然能夠完全依其構想定案,此種估算顯然是有所誤解。

最後就必須指出,為何美國盟友對於該份《國防戰略指導草案》所外洩對其相當不利論述內容,並未積極回應與表態,其實就是充分理解美國五角大廈相關文件影響力所具位階與層級,同時更因該份文件僅為五角大廈內部流通,提供各幕僚單位審閱修訂之草案,離最後定案還有相當遙遠距離,因此只要本身具有相當實力,白宮最後在策訂《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時,亦不可能完全忽視其影響力與地位。

所以美國盟友與其對著五角大廈所外洩草案內容積極回應表態,跟著不可靠資訊胡亂起舞,毋寧採取靜觀其變策略,等著觀察其上階指導文件《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核准定案對外公布時,在思考如何妥慎處理對美關係與因應戰略方針。因此臺北方面多位政治人物與戰略學者及專家,如此急吼吼地表態評論,是否真是盲動躁進,確實是值得檢討反省;至於該份文件真實性,其實亦有多項疑點,在此就不再深入討論,因為就算該份文件屬實,影響份量亦相當有限,各方審視評估時確實不可不察!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