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信昌/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一如眾所預期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執政百日新政的重頭戲,就是預計在本週四凌晨三點,即將宣布以國家做分別的「對等關稅率」。
而這個延續至川普1.0的貿易重整政策,一方面要能幫意圖減稅的川普政府,開闢新財源,以滿足能對外國人課稅的群眾激情;另一方面看,美國經濟體的漸進轉為服務型經貿,並不符合普遍的社會期待。畢竟,只要由清教徒移民屯墾所建立的美國,信仰勤勞美德與對宗教誡律的實踐;因此積極恢復美國工業製造的領頭地位,更是此番幫助川普拿下搖擺州與終極勝利之所在。
具有歧視性對待的對等關稅,預計在川普宣布之後立即生效。前任的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還樂觀推算出,每年的汽車關稅收入約有1000億美元;其他品項也在6000億美元之譜。若是以美國2024年的進口金額來看待,則其平均關稅率約在20%。
納瓦羅在《CNBC》的訪談表示,10年就會有6兆美元!反之,經濟學家考慮到可能的衰退與關稅報復,因此審慎預估其平均關稅率上漲三、四倍;也就是平均關稅率會從2.5%,跳升為7.5至10%之間。而實際的關稅收入,則可能落在二千億左右。
有趣的是,就算有聯邦稅收的增加,但美國全年貿易逆差,短期內仍落在八千億到九千億美元之譜;除非美國的出口表現能有改善。只是迄今連帶的出口改善,只會有川普所矜誇認定的,在對等關稅與全面壓迫之下,對手國必然擴大對美國產品的進口!
晚近的幾年間,在最低薪資與利率調升之後,因著美國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一直能保有超低失業率;但在川普就任之後,高關稅的預期不僅讓消費者信心被侵蝕殆盡,就連大型連鎖的零售通路,已然有關店潮與擴大裁員的發生。
誠然,川普擅長的手法是:先聲奪人跟營造有利的談判情勢;前提,自然是各國家會在美國市場誘引與差異化的關稅壓力下,因為各懷鬼胎而被一一擊破。
但為何美國的關稅收入與貿易逆差的改善,可能不如預期一般的美好呢?
在個人服務業,縱使美國社會仍有強勁的需求在;但高估的美元與工資預期上揚之下,美國製造的全球競爭力,並不被看好,而高薪就業崗位的大量提供,則更難以去想像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