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千萬人民幣淨資產家庭 北京30.6萬戶居首

北京金融街上的中國人民銀行。圖/取自南城老王1968微博
北京金融街上的中國人民銀行。圖/取自南城老王1968微博

根據最新市場調研和胡潤財富報告數據,大陸1000萬人民幣(下同)淨資產家庭分布數據,北京,穩坐頭把交椅,以30.6萬戶家庭坐擁千萬淨資產,這得益於首都得天獨厚的資源。其次分別是上海、深圳、寧波。

北京每132個家庭就有1戶資產過千萬,遠超上海(每145戶)、深圳(每318戶)。這種差距源於北京獨有的「政策套利」空間——金融街聚集了大陸90%的銀行總部(管理資產超130兆)、80%的保險資管公司,催生大量金融高管家庭。北京有央企總部(96家)、四合院(最高單價破50萬/㎡)西城區部分學區房業主僅憑房產就跨入千萬門檻。

上海27.1萬戶緊跟其後,國際化大都市的魅力虹吸全球資本,陸家嘴摩天大樓裡穿梭的金融才俊、外資高管,外灘沿線的奢華商業,外資總部(831家)、科創板(市值6.5兆)、離岸信託合力堆築起財富高峰。

深圳7.9萬戶因有科技企業(華為、騰訊等)、深交所(IPO數量全球第一)的加持,雖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超41%,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僅7.2萬元(2022年),房價收入比高達32.5,說明科創紅利更多流向機構而非家庭資產端。

反觀廣州雖同為一線城市,與京滬差距卻拉至3-4倍。廣州底蘊深厚、商貿繁榮,但目前傳統產業轉型步伐稍緩。但長三角、珠三角二線城市的表現揭示了另類創富邏輯,寧波4.3萬戶1000萬人民幣淨資產家庭的實力,包括63家大陸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構建起從注塑機到光學膜的全產業鏈,培育出申洲國際(市值超千億)等隱形巨頭。

另外,珠三角模式佛山、東莞急起直追:佛山順德工業用地改商業用地溢價率達300%,美的集團周邊村莊因徵地補償誕生數十個億元家庭。東莞長安鎮OPPO/vivo供應鏈企業主中,23%家庭資產破千萬,主要來自攝像頭模組、金屬外殼等細分領域。

至於中西部的成都與重慶,成都高新區聚集120家科創板後備企業,極米科技(投影儀市占率28%)創始人鐘波等新貴崛起。重慶兩江新區對私募基金實施15%所得稅優惠,吸引高淨值人群設立家族辦公室。後續潛力不容小覷。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