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轟-20戰略轟炸機 將重塑大陸戰略空軍

大陸轟-20一旦出現將改寫戰略轟炸機,在世界上的武力均勢。圖/取自正武新博奕公眾號影片
大陸轟-20一旦出現將改寫戰略轟炸機,在世界上的武力均勢。圖/取自正武新博奕公眾號影片

當傳統的轟-6K攜帶長劍-20巡弋飛彈突破第一島鏈時,亞音速的機身在敵方雷達上宛如緩慢活動的標靶,而目前正在測試的一款新設計的飛翼布局的神秘飛行器,正進行著超音速巡航測試,雷達反射截面積(RCS)低於一隻小鳥。轟-20一旦出現將改寫戰略轟炸機在世界上的武力均勢。

經過多次升級,轟-6N的最大起飛重量仍被限制在79噸,常規氣動布局在超音速飛行時面臨嚴重的空氣動力學挑戰。轟-20則採用完全不同的設計哲學,全向飛翼布局。設計將機身、機翼和發動機艙完美融合,消除傳統機身的垂直面反射源,配合可折疊垂尾技術,使其在隱形模式下的 RCS可降至0.01平方米以下。

轟-20可能採用拉長飛翼構型,這種設計在保持隱形性能的同時,優化機翼展弦比和升阻比,可以展現超音速巡航能力。根據現在可知的資料,轟-20在1.8馬赫的超音速巡航狀態下,仍能保持11000公里的航程。

轟-6系列長期依賴俄製D-30KP2發動機,最大推力僅12.5噸,就算換裝國產渦扇-18發動機,轟-6N的航程仍被限制在10000公里左右。渦扇-20發動機,推力達更大使轟-20的最大起飛重量突破245噸,6台發動機的設計,將動力系統的可靠性提升。

6台渦扇-15改良型發動機的組合,轟-20可實現1.8馬赫的超音速飛行。在突防時能快速穿越敵方防空圈,在遭遇攔截時靠速度優勢擺脫追擊。轟-6的隱形性能幾乎為零,金屬機身在雷達波照射下會產生強烈反射。

飛翼布局配合鋸齒狀艙門、S型進氣道等細節處理,將雷達反射波集中到少數非威脅方向。即便採用可折疊垂尾設計,特殊的鉸鏈結構和隱形材料填充,仍能保持全向隱形性能。轟-6K的作戰半徑約3500公里,搭載長劍-20巡弋飛彈,對關島的打擊仍需出至第二島鏈,面臨極大風險。

在1.8馬赫超音速巡航時,轟-20可攜帶15噸彈藥飛行11000公里,採用亞音速巡航,航程可達13500公里。內置彈艙可攜帶25噸彈藥,包括空射型東風-21D,可在 10 分鐘內命中3000公里外的目標。長劍-20改良型,射程超過3000公里,具備地形和智慧目標識別能力。

核常兼備彈藥,可攜帶B61-12型核彈頭,可以進行戰略威懾與戰術打擊的靈活轉換。藉由人工智慧輔助決策系統,轟-20可自主規劃攻擊路徑。轟-20的出現不僅是裝備的更新換代,更可能是大陸戰略空軍的質變。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