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航空航天》(Aerospace Magazine)雜誌今年3月把中共第六代戰機「殲-36」當封面故事,文內一篇題為《Out of the shadows-Chengdu's 'J-36》(走出陰影-成都的「殲-36」)的文章,詳細地對「殲-36」結構和構造、性能特徵做出說明判斷,並把殲-36定義為一架「隱形轟炸機」,讓外界認為似涉洩密事件。
不過從文章介紹看,其中的結構圖有可能是造假,文章摘要寫到「Working alongside renowned cutaway artist, 'Joe' Picarella MRAeS, journalist and stealth expert, Bill Sweetman attempts to unravel "the greatest puzzle since the MiG-25"」,也就是說「想試圖解開自米格 25 以來最大的謎團」,關鍵字「試圖揭開」似表明,該雜誌並末獲得真實資料。
英國《Aerospace Magazine》是相當具份量的專業雜誌,其刊出J-36結構圖,是著名「剖面畫大師」Joe Picarella(皮卡雷拉)作品。他其實是圈內有名的「科幻工程師」,畫過F-117、B-2、SU-57、甚至俄國2020年才公佈一張模糊圖像的PAK-DA,他都能照著畫出一張剖面圖。
這種圖就是軍事情報圈的「畫圖版分析推演」——實際是推演分析的一個過程。在軍事領域中,經常可拿到各種情報,這些情報可能是一張照片、一段模糊的視頻,甚至是一句傳言。為了驗證情報的合理性進行更深入的推演和研究,這時候就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來進行驗證。
驗證的基本方法就是「基於已知推斷未知」。主要是各種零部件的尺寸、規格、重量、性能,利用類似於搭積木的方式將這些可能包括的零部件組合在一起。流露出來的情報越多,看到結構特徵越多,這種圖片也就能畫得越細緻。以目前外媒披露的殲-20的「剖面畫」來看,現在幾乎已經可以畫到了螺絲釘的級別。飛機的任何結構特徵、承力結構甚至內部設備的安排方式都可以畫得一清二楚。
在真實戰場上,決定勝負的,是雷達視距、指揮鏈路、數據融合、電子對抗,甚至飛行員生理承受能力,不是誰先畫了張剖面圖。
很多軍迷嘴裡所謂的「洩密」,在很多時候都是「能被你看到的,就已經不是最核心的了」。你能畫得出來的一定是外形、布局、比例、座艙尺寸這些「外骨骼」,而真正影響作戰能力的,是那些畫不出來、解構不了的內部系統,如航電一體化程度、訊息處理延遲、目標識別算法這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