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首次同時試射16枚彈道飛彈 實戰測試新反飛彈系統

解放軍同時發射多飛彈進行實彈測試。圖/取自央視新聞
解放軍同時發射多飛彈進行實彈測試。圖/取自央視新聞

面對之前伊朗的密集彈道飛彈襲擊,以色列和駐中東美軍的反彈道飛彈系統很快陷入「超負荷」狀態而降低了攔截能力。美國「趣味工程」網站(American Fun Engineeringnews website)指出,當以色列和美國還在繼續依靠部署更多反彈道飛彈系統的傳統應對思路時,大陸已經在測試能夠對抗超飽和攻擊的下一代雷達,在同時應對16枚彈道飛彈來襲的高難度測試中,識別準確率相當高。

資料顯示,解放軍在西部戈壁沙漠進行一次實戰測試,面對密集升空的16枚彈道飛彈,解放軍新一代雙波段雷達成功通過抗飽和攻擊的測試。據稱中國這次測試的雙波段雷達系統,類似於美國海軍飛彈觀測船配備的類似裝備,能夠將廣闊的區域監視(S波段雷達)與高分辨率的靶向(X波段雷達)結合。據稱「洛倫岑」號(USNS HOWARD O.LORENZEN)飛彈觀測船能夠同時追蹤1000多個目標。

美國雖然經常舉行反導測試,但大都是以模擬為主,即便進行實際的攔截試驗,也是利用一枚或兩枚專用火箭靶彈,模擬對手的進攻。彈道飛彈的成本非常高,是目前最昂貴的武器系統之一。

性能相對不足的火箭只能勉強模擬靶彈的飛行軌跡,中國的反導測試,則為了測試新一代雙波段雷達的探測能力,解放軍在攔截試驗中同時發射了16枚彈道飛彈,在非作戰的測試任務中,一次就投入如此驚人規模的彈道飛彈成本是非常高的。

報導中引述指出,該新型雷達系統不僅可早期探測,且還能精確測量來襲飛彈的彈道,並準確預報戰鬥部落點,此種能力對於攔截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以及帶有誘餌彈的分導式戰鬥部很有用。

報導還描述,雷達在測試中連續跟蹤和識別出31個誘餌和次要目標,同時準確地識別出7個高價值威脅並優先跟蹤,「這表示抗飽和攻擊能力的飛躍」。在現代戰爭中,對手經常使用誘餌欺騙等手段,讓對手的反導系統陷入超飽和狀態而失去應對能力,因此新雷達的這種精確跟蹤技術非常重要。

去年10月的伊朗彈道飛彈大規模空襲以色列事件中,以色列和美國當時集中部署動用了包括「箭2」(Arrow-2)「箭3」(Arrow-3)「大衛投石索」(Kela David)「愛國者」( MIM-104 Patriot)「薩德」(THAAD)等先進的飛彈防禦系統,但仍有超過30枚伊朗彈道飛彈突破攔截,據美國媒體報導,有美國科技在內的「箭2」「箭3」反導系統在遭到飽和攻擊時,出現了難以分清威脅輕重緩急的情況。

而中國在最近的反導測試中複製了與美國和以色列遭遇的類似場景,中國反導系統能夠追蹤傳統的彈道飛彈,準確識別出彈頭釋放的誘餌裝置,甚至能應對飛彈在飛行中的電子干擾等反制措施。中國在反彈道飛彈系統上,似找到了突破點。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