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天內談成75國協議?美財長貝森特面臨不可能任務

貝森特尚未說明具體談判策略,只表示正與商務部和美國貿易代表處合作建立機制。圖/翻攝自Diario AS YouTube頻道
貝森特尚未說明具體談判策略,只表示正與商務部和美國貿易代表處合作建立機制。圖/翻攝自Diario AS YouTube頻道

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解放日」關稅並引發美股劇烈震盪後,主張穩定市場的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取代強硬派聲音,成為白宮內部關稅政策的主導者,如今他得負責兌現承諾,談成協議。有專家認為,如此大規模、範圍廣泛且推動迅速的貿易談判,歷來幾無成功先例。若內容涉及食安標準、稅制等深層結構調整,90天根本不夠。分析師指出,貝森特若要穩定市場信心,應盡速提出一份具體協議範本,供各國談判參考。

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報導,這位前對沖基金經理即將主導與多達75個國家的談判,以避免即將上路、可能重創全球經濟的關稅措施。這些關稅大多暫緩3個月。在背後緊盯貝森特的,不只是老闆川普本人,還有希望恢復市場信心的華爾街盟友與懷疑關稅政策的共和黨國會議員。

川普10日宣稱自己「一天內可以談成所有協議」,但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如此範圍廣泛的貿易談判幾無先例,過往的貿易協議往往需要多年才能談成。若美方要求各國不僅降低關稅,還得撤銷農產品標準或取消增值稅等更深層結構性調整,談判恐將變得更為棘手。美國前資深貿易官員、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顧問瑞恩斯(William Reinsch)表示:「如果走這條路,90天肯定不夠,而且這些談判多半很可能以破局收場。」

貝森特尚未說明具體談判策略,只表示正與商務部和美國貿易代表處(USTR)合作建立機制。他指出,像日本這類迅速與川普政府接洽的國家將優先處理;並在本周稍早表示,美國「可能先與盟邦達成協議」,再採取集體行動應對中國。

儘管如此,川普政府對最終談判目標仍語焉不詳,只籠統地提到要消除貿易壁壘(包括關稅與監管)、扭轉美國貿易逆差。貝森特表示,美方將與各國談成「量身打造」的貿易協議。然而,要說服他國推翻本國政策,對歷任政府而言皆是一項曠日費時、充滿妥協的過程。

進步政策研究所(Progressive Policy Institute)副總裁、曾在川普第一任政府任職的葛雷瑟(Ed Gresser)說:「這取決於他們怎麼定義『談判』與『協議』。」他說:「他們到底是想降關稅?還是消除其他貿易壁壘?數位限制?必須先釐清目標是什麼。」

歷任政府貿易代表辦公室資深官員穆蘭尼(Dan Mullaney)則指出,與75國進行談判「難度極高」,但若只要求先達成原則性共識,則「相當有可能辦到」。穆蘭尼說:「這時程的確很有企圖心,但若能妥善排序與安排優先順序,是有機會完成。」

與此同時,市場焦急等待明確訊號。即使關稅暫緩,美國目前平均關稅仍高達27%,創下自1903年以來新高。川普對中國商品則祭出高達145%的關稅,發動全面貿易戰。

市場正期待貝森特儘速端出一個具體可行的協議藍本。Renaissance Macro Research經濟研究主管杜塔(Neil Dutta)指出:「為讓市場重拾信心,財長貝森特必須盡快向外界展示協議範本究竟長什麼樣?」他說:「目前這整件事還沒範例,也沒操作說明書,挑戰非常艱鉅。」

儘管貝森特曾在川普競選期間為其民粹主義貿易政策搖旗吶喊,但財政部在川普第二任期前幾個月,並未在關稅政策中扮演主要角色。貿易政策一向由商務部與美國貿易代表負責。

雖然財政部設有一個小型部門負責貿易協議中的金融事務,實際主導談判的仍是總統府下屬的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目前由格里爾(Jamieson Greer)領導。然而他此番似乎僅輔佐貝森特,與川普首任期時權勢強大的貿易代表賴海澤(Robert Lighthizer)全權主導大不相同。

貝森特在川普「解放日」公布關稅政策後逐漸浮上檯面,成為談判要角。他本周也在電視訪問中與該政策劃清部分界,聲稱自己未參與那套廣受批評的關稅公式制定。貝森特9日在銀行業高峰會上表示:「我當時主要在處理稅改案,當然也有提供一些關稅建議,現在我將在多項關稅談判中擔任主導角色。」

貝森特重申,川普透過近期的關稅政策,已為自己創造了「最大談判籌碼」。他也多次強調,川普將親自參與這些談判。

華爾街開始將貝森特視為「危機處理者」,並對他近來在關稅政策上日益增長的影響力表示歡迎。金融分析公司Bianco Research執行長比安科(Jim Bianco)說:「貝森特正在盡可能善後,大家都希望他能帶領我們走出困境。」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