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凋零不可逆,搶救不容緩,兩岸故事在時間的字句中飛奔。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計劃,期能為大時代的悲歡離合留存歷史見證,珍藏可歌可泣的「我家兩岸故事」。
半生漂泊,與親人聚少離多,最後在戰亂中輾轉至台灣生根的安徽老兵,金德培。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飛機一飛上天空,我就開始流眼淚了,想到自己當年也是孑然一身離開家鄉。」等了半個世紀,封鎖的兩岸總算解禁,踏上家鄉的故土,金德培此時心頭既升起了團聚之喜,也混雜了離世之悲。
一九八六年,金德培接到廬江三姨媽的來信,得知母親已在大陸孤單離世,他雖急切地想去奔喪,但當時兩岸尚在對峙,只能臨海追思,隔岸燒香。「孩子在這邊,媽媽在海的那邊,我只能在心裡跟媽媽報平安。」好不容易等到了兩岸開放,能自由往來,踏上歸鄉之路的金德培卻近鄉情怯,就怕「相見不相識,笑問何處來」。
所幸踏上家鄉的故土之後,血濃於水的親情很快地湧現在親友故舊之間,到處見到「歡迎回祖國」的迎賓標語,心中升起了溫暖,一旦相見就知道是一家人。思鄉的老翁和嬉戲的孩童,毫不違和的迴蕩在阡陌縱橫裡。下了飛機走進村莊,到處見到「歡迎回祖國」的迎賓標語,金德培頓時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頭。回家就是親切,無論分開多少年,一旦相見就知道是一家人。
回家
金德培眼前所見的老家好像一切如舊,卻又像未來過的陌生。時代變動,祠堂早已荒廢,牌位塵封荒草之間,香火渺渺。遠處的山音奏響,金德培的大兒子在大山中撐起了陽傘,為奶奶招魂,本來分明是太陽高掛的大熱天,結果金德培大聲喊了媽媽的名字後,天空竟然驟然下起雨來!信是媽媽聽見了,也回應了。
掃完墓後,金德培帶回一把故鄉的泥土,家鄉的回憶,這樣絲縷在心中迴盪。年事已高的金德培帶著女兒回老家捐贈電腦設備、一圓返鄉濟貧的宿願後,在二○一九年一月十三日辭盡了人間辛苦,與摯愛的妻子阿麗長眠於台灣,永遠相伴。
童年
金德培曲折的一生,要從父親早逝,母親緣淺,從小在舅舅家孤單長大談起。一九二九年,他出生在安徽巢湖,三歲父親過世,母親在深沉的悲痛、精神幾近崩潰之後,隨著寺廟的尼姑赴他鄉帶髮修行,金德培唯一的印象就是,母親喜歡喝茶,母子間的濡沫天倫,總繚繞在茶煙之間。
舅舅家計沉重,無暇顧看外甥,他直到十二、三歲才勉強升上巢湖中學。然而,戰亂來得猝不及防,上課時都在躲空襲逃命,少年生活一片慘白。
一九四五年,八年對日抗戰好不容易勝利,但新的衝突卻又爆發了。老百姓的心情像碎的瓦礫那樣四分五裂。內戰的烏雲越來越近,國民政府四處招考青年從軍,這天,招兵大隊到了安徽。「聽到有人喊,有人在找兵,帶去訓練,就有飯吃。」
懵懵懂懂、只求溫飽的金德培當時毫不考慮地就填寫了報考表,結果順利過關,穿上了軍服。「那時候戰亂,無家可歸,想爸爸媽媽,為吃穿發愁。考官叫我們寫一篇國文自我介紹,寫得出來就通過。」金德培寫的就是自求溫飽的孤苦身世。
幼年軍
隨部隊開拔,離鄉背井的金德培加入了幼年軍。此時,修行在外的母親早已不知去向,連道別的家人都沒有。金德培便一路默喊著親娘的名字,星夜兼程。他沒料到日後會輾轉到台灣。這一別,路途遙遠,這對情深緣淺的母子,就斷了音訊。
翻山越嶺間,憲兵騎兵隊分派金德培作騎馬、射擊和作戰的訓練。部隊一路開拔到巢縣蕪湖的新兵分校,又到南京駐紮。在小營訓練騎馬時,一個騎兵連有一百多人,組編有三個排。憲兵需要高個子,合格的金德培因此開始在南京大學的公園養馬受訓。
騎兵隊
馬匹相當高大,金德培按照教練教導,把繩子拴在馬鼻子上跑一圈,掉下來了就再爬上去,反覆操練。久而久之,鍛鍊成了錚錚鐵漢,少年的稚氣逐漸褪去。他回憶起這段往事時說:同時帶刀、荷槍和騎馬並沒有想像容易。當年只有一塊破布披在馬背上充作馬鞍,背起軍刀跟長槍,拉著粗繩,後腳扣住馬肚子,眼睛還要盯著前方。要馬跑快,就要放鬆韁繩,用後腳跟踢馬,馬兒就會跑;要慢的話,就要把韁繩拉緊,真的不容易。
摔下馬受傷是兵家常事,擦藥後又得生龍活虎地繼續操練。實彈射擊頂多只有兩周練習。真人舉起靶牌,對講機那邊就指揮槍口打向活動靶,簡直像玩命。金德培韁繩拉在馬背,單手開槍,槍法準確度達到百分之七十五,算是高手。
國共內戰爆發之後,金德培隨憲兵部隊一路南下,常被共軍游擊突襲,打了跑,跑了再打。部隊到了廣東碼頭之後,搶上船的難民把碼頭擠得水洩不通,大家搶攀麻繩登船,船已經開始出海,部隊沒能擠上去,只好轉到雲南和貴州。
共軍游擊隊神出鬼沒,即使晚上也得趕路。走了太久,人馬疲憊不堪,夜路看不清楚,沿途都是懸崖山壁,只能前後扶著前進,山勢險峻,許多人都掉下了懸崖。
富國島
騎兵部隊這一路撤退得紊亂,憲兵和陸軍的編制全都打散了。翻越長江上游的紅河,來到越南後,部隊又被越南的法國軍隊解除武裝,羈困了四個月,然後被送到越南的富國島。
在富國島上,金德培跟著同僚在海邊撿茅草當建材。「房子蓋得很不好,一直漏水,天天重新蓋。」一待就是四年。那個時候,「大官貪、小官貪、通通貪!」被剝削的部隊,連米飯裡都常摻雜骨頭和沙子,難以下嚥。
不久後,耳語傳來:說是白崇禧的部隊,遭軍隊夾擊,被解除武裝,也軟禁在富國島。當時也流傳著要放棄富國島部隊的謠言。又聽說:蔣委員長寄望富國島部隊能在反攻大陸時從越南進入,因此把殘部整併,成立了「留越國軍管訓基地」。
然而,島上的部隊卻為了能轉移到台灣,開始絕食抗議。當時富國島的部隊司令官便不斷地寫信求援。直到一九五三年六月底,留越部隊才終於分批抵達台灣。
來到台灣
金德培至今都還記得,在高雄港下了船,老百姓拿香蕉給他們墊肚子,恭喜平安。沒多久,金德培在山上駐防時,遇見了泰雅族的姑娘高香妹。他喚她「阿麗」,泰雅族語是「竹筍」的意思,這名字就像她本人一樣,踏實真誠。
娶到阿麗,讓飄泊半生的金德培感受到難以置信的幸福。經歷了多年轉戰跋涉,如今這娶妻生子的尋常人生,給了金德培從未夢想過的安定。
儘管家境清寒,工作繁重,金德培對於四個孩子的教育,卻是用心留意的。他會每天在簡陋的家屋前庭升起國旗,讓孩子們看到父親對國家的敬重。他每天會將報紙的重要消息和社論,用紅筆圈好,放在桌上,鼓勵子女多讀報紙。金德培親身經歷了抗日和內戰,所以對於日本和美國有著獨到地警惕,並且常告誡子女要引以為戒。金德培的身教和言教,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四個小孩,尤其是二女兒,素梅。這個小女兒,從小就有與生俱來的正義感,好打不平,小時候希望當老師和護士。長大後當過歌手、演員,卻在星光最璀璨的時候急流勇退。
女兒高金素梅
高金素梅遭逢大病,才初癒又為了維護台灣原住民族的權利,毅然決定參選從政。為了以原住民身分參選,小女兒和爸爸商量著要改冠母姓的想法,想不到金德培立刻就同意了。
金德培在原鄉住了大半輩子,山地原住民長年來所遭遇到的困境和問題,他見得太多了,他很高興自己的女兒願意出頭為原住民爭權利。對金德培來說,素梅不管姓什麼,都是自己的女兒,他唯一掛心的就是他嬌小的女兒能不能承擔這麼重大的使命。所幸,高金素梅用她正義的稟賦、謙和好學的才能和負隅頑抗的鬥志,在險惡的台灣政治叢林中,花了二十年披荊斬棘,為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權利、教育、健康和未來,開墾出了一條生路!
她堅定反對靖國神社、反對美國侵略戰爭的運動,更讓金德培與有榮焉。讓他不禁覺得小女兒盡得了他的真傳!然而,政治鬥爭裡那種你死我活的凶險,卻又讓金德培始終放心不下。對於小女兒,除了心疼不捨和開心自豪外,他心裡還有一份作為父親的、愛的本能,那就是永不止息的擔憂。
愛妻阿麗
當年,東勢有兩家電影院。憲兵隊營區就駐紮在東宮戲院旁。一天,金德培在戲院門口巧遇了阿麗和她的母親,於是他請這對母女看電影,也進一步熟悉起來。
阿麗愛唱歌,金德培和她的定情合唱曲就是《綠島小夜曲》。懵懂的少年不知道什麼叫戀愛,只覺得自己孤家寡人,台灣沒有親戚朋友,自己和阿麗的交往也沒什麼阻礙。「有夢就是希望,很希望可以建立家庭,傳宗接代。」二十五歲那年,金德培退伍娶親,在路邊攤簡單宴客結婚,以山林一間泥土蓋的老屋當作新房。
那個時代,無依無靠的退伍軍人,誰不是為了養家活口,而擔子沉重呢?金德培當時的薪水很少,還要耗盡體力上山打石頭做工賺外快,才能勉強一家餬口。
金德培感激愛妻把孩子帶大,但也最不捨愛妻因病遭遇折磨。阿麗的鼻癌發現得太晚,連打嗎啡止痛,還是極為痛苦。「我很感謝她。我這個窮阿兵哥沒錢啊,很苦,一家人睡地上、睡草蓆。」
金德培這一生最愛的一首歌,是《小小羊兒要回家》。他和阿麗一起唱過,自己也時不時地會拿出口袋裡的歌詞,在可以唱歌的場合,高聲歌唱。金德培愛這首歌,是因為:在這首歌裡,有對母親的思念、有對阿麗的感謝、有對子女的關愛,也有對亂世浮生的牽掛。
青春是在戰亂中渡過的,所以金德培特別珍惜在台灣的和平歲月。有了和平,就算貧窮困頓,也還能保有打拼就能贏的期待;有了和平,就算胼手胝足,也能對下一代有個出人頭地的指望。
金德培知道,戰爭一旦爆發,尋常百姓的期待和指望就會被一筆勾銷。因此,他就更喜歡這首《小小羊兒要回家》。這首像童謠的歌曲,就好像媽媽對孩子的叮嚀:只要把和平這盞燈火點亮,就算太陽下山了、天色暗了,小小的羊兒也不必害怕,因為吃飽了之後,只要跟著媽媽,就能回到亮著燈火、安和平穩的家。
對金德培這一代的人來說,和平真的是得來不易,千萬不能因為一些權力和私利的惡質作弄就被糟蹋了。他懂得這個道理,也希望後代都能懂得這個道理。
紅紅的太陽下山啦咿呀嘿呀嘿
成群的羊兒回家啦咿呀嘿呀嘿
小小羊兒跟著媽
有白有黑也有花
你們可曾吃飽啊
天色已暗啦
星星也亮啦
小小羊兒跟著媽
不要怕
不要怕
我把燈火點著啦 ——《小小羊兒要回家》
本文取自《疾行船──我家的兩岸故事》專書
本專欄與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