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社論】檢調淪為政治打手  民主防線失守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辦公室主任陳冠安(左1)14日遭檢調約談搜索帶走。圖/取自陳冠安臉書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辦公室主任陳冠安(左1)14日遭檢調約談搜索帶走。圖/取自陳冠安臉書

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美國總統川普拋出被視為「經貿核彈」的「對等關稅」,課徵台灣高達32%的關稅,引發股市震盪,民心焦慮不安,朝野大和解,立即停止撕裂社會的「大罷免」,成為台灣民眾共同願望。但民進黨政府對川普不合理關稅委曲求全,全盤退讓,打擊政治異己卻不手軟,除了加速推動「大罷免」,最近更變本加厲,對反制執政黨大罷免行動的年輕人下重手,以綠色恐怖進行政治迫害,民進黨執政距「威權復辟」只有一線之隔。

令人憂慮的是,理應超越政治,保持中立,守護民主最後一條防線的檢調司法機構有淪為執政黨鷹犬之嫌,在證據有限的情況下,只憑民眾舉報就逕行對相關人士進行搜索、約談,製造政治恐懼,遂行政治迫害,若不能導正,台灣多年建立的民主體制恐有裂解之虞。

基於國民主權的理念,民主國家最重要的合法性來源就是民選國會與各級議會,人民透過選舉組成政府,選舉結果所決定權力關係,願賭服輸,朝野都該接受公正選舉的結果,除非是個別民意代表有明顯違法或惡劣行徑不足以委以重任,才有個別罷免之例。

民進黨執政  打擊異己優先

用無差別、全面性的大罷免否定選舉結果,進而改變朝野權力生態,徹底違背民主原則,在民主國家絕無僅有,不只是違背民主授權的原則,更是社會分裂、對立之源,連民進黨內一些先進大老都期期以為不可。值此國家有難,人民為生計憂心之際,民進黨政府倒行逆施,不但拒絕召開國是會議,凝聚國人共識,協調各方利益,團結一致因應外部挑戰,反而運用檢調司法機構,擴大打擊面,製造寒蟬效應。

14日上午,罷免民進黨立委吳沛憶與吳思瑤的團體罷免案召集人李孝亮、劉思吟兩人住處遭到檢調搜索。幾乎同時,「罷吳四騎士」之一的國民黨立委羅智強辦公室主任陳冠安也遭檢調搜索帶走。民進黨為阻止自己的立委不被罷免已經無所不用其極,大舉動用司法資源,打壓在野勢力。

目前不清楚檢調是否有具體事證,足以認定是有犯罪行為存在,難以想像兩位年輕志工與立委辦公室主任會有嚴重犯意與犯罪事實,必須勞動檢警高調大動作搜索並帶回調查,無論如何,司法明顯介入政治已是不爭事實。

檢方若無具體有力事證,實在難逃打壓人民憲法賦予的言論自由、選罷參政權利之嫌。賴清德上任以來已經發生多起以司法進行政治迫害與傷害人民權益的事件,關押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案已經引起國際媒體關注,日前連續強制陸配離境也引發《大陸地區人民在台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不當引用、程序正義、比例原則,憲法保障的人身自由、言論自由,以及家庭團聚權等一連串關係人權、法理問題,這次將矛頭指向在野黨立委及相關人士,說明了民進黨政府已鐵了心,決定跨越民主政治紅線。

韓國可以  台灣相形失色

月初韓國憲法法院八名法官一致通過裁定總統尹錫悅的彈劾案成立,尹錫悅立即被解除總統職務,成為韓國憲政史上第二位被彈劾下台的總統。這八名法官其中不乏由尹錫悅提名者,這些法官在政黨惡鬥、社會分裂的壓力下,堅持憲政精神,展現出不凡風骨,為南韓民主守住最後一道防線。

同為全球第三波民主化模範生的台灣,卻陷入越來越黑暗的政治危機,司法系統已經徹底墮落成執政黨的打手,對在野勢力、少數族群進行嚴厲的迫害。台灣民主化進程出現倒退,相較於韓國的民主韌性相形失色,台灣民主已經進入民選威權體制,尤其司法系統的表現令人失望。

台灣人民無論政治立場為何,都不應縱容執政者濫用司法,更不應對司法墮落視若無睹,因為對自由權利的加害已經成為系統性的危害,任何人都會成為下一位受害者。如果司法已死,正如李孝亮、劉思吟兩位年輕人在被搜索後發表的聲明中所言:「若司法選擇站在不義的一方,那麼人民就要成為最終的裁判。」

民進黨顯然企圖透過檢調單位行動製造政治恐懼,這也是威權國家獨裁者慣用的手法,民進黨已走向反民主不歸路,呼籲司法界人士一本初衷,拒絕淪為執政者的打手,留給台灣民主最後一塊淨土。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