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通縮的疑慮未減,國家統計局16日上午公布的第1季經濟數字顯示,居民消費價格(CPI)年減0.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年減2.3%;作為經濟火車頭的房地產業投資年減9.9%、銷售金額年減2.1%。大陸國家統計局坦承,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有效需求增長動力不足,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還需鞏固。
大陸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CPI的目標定在2%,低於去年目標的3%(實際為0.2%),2%的CPI政策目標也是2005年以來新低。路透分析,2025年大陸GDP平減指數(名目GDP除以實質GDP乘以100)預估為負0.1%,連續3年為負數,同時也是自1960年代初期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發動大躍進運動以來,大陸最長的通縮期。
大陸第1季經濟成長率5.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6.5%,服務業增加值年增5.3%,但進一步分析第1季統計數字發現,大陸經濟隱憂不少且突出:產業主力的國企工業增加值僅年增4.2%、出口主力的外商僅年增4%,都低於6.5%的均值,特別是進出口占比56.8%的民企成為大陸經濟的支柱,年增7.2%。
作為大陸經濟發展「三駕馬車」的消費、投資、出口也出現以下疑慮:
●消費
第1季大陸服務業增加值年增5.3%,但反映內需的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只分別年增 5.8%、5.1%;此外,第1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4.6%,而商品零售額僅年增4.6%,餐飲收入僅年增4.7%。在北京當局全力促消費的政策下,這2項數字顯示,消費並未真正有起色。
●投資
第1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年增4.2%,但房地產投資卻仍然是負成長,房地產開發投資年減9.9%,新建商品房銷售額年減2.1%。
●出口
第1季貨物進出口總額103013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1.3%,其中,出口61314億元,年增6.9%,但進口41700億元,年減6.0%; 3月份,進出口總額37663億元,年增6.0%,其中,出口22515億元,年增13.5%,但進口15148億元,年減3.5%。顯示自去年10月以來,大陸的各企業確實是趁川普政府加關稅前加速出口,但進口快速衰退,則埋下出口動能不足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