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川普關稅風暴下的東亞與歐盟:策略交鋒與自由貿易的未來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5年,美國川普(Donald Trump)政府的高關稅政策席捲全球,對東亞與歐盟的貿易格局構成嚴峻挑戰。以日本、韓國為代表的東亞經濟體與歐盟作為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各自採取不同策略應對。根據日本日生基礎研究所的分析,東亞與歐盟在面對川普關稅時既有策略交集,也有因經濟結構與地緣政治差異而生的分歧。本文將探討日本、韓國與歐盟的應對策略,剖析其背後動機,並展望自由貿易的前景。

東亞的優先交涉與妥協策略

2025年4月16日,川普親自參與日美關稅交涉,顯示日本在其貿易政策中的特殊地位。日生基礎研究所經濟研究部董事總經理伊藤小百合4月18日發表的評論指出,川普將日本視為展示關稅政策成效的關鍵,期望透過快速協議向美國選民展現成果。川普在社群媒體上強調,日本需在關稅、軍事費用分擔及貿易公平性上讓步,顯示談判目標涵蓋經濟與安全保障。

韓國同樣面臨美國的高關稅壓力。作為美國重要盟友,韓國在2024年修訂的美韓自由貿易協定(KORUS FTA)基礎上,試圖透過談判緩解關稅衝擊。韓國政府表示將擴大對美汽車與電子產品出口,並承諾增加美國農產品進口,以降低2024年對美貿易順差。

日本的應對聚焦於對美投資與赤字削減。2023年,日本對美投資存量達7833億美元,首相石破茂承諾提升至1兆美元(約142兆日圓)。日本積極回應美國對液化天然氣(LNG)、防衛裝備品及農產品進口的需求,試圖緩解關稅壓力。韓國則透過三星、現代汽車等企業擴大對美投資,例如2024年三星宣布在德州追加200億美元半導體廠投資,顯示類似的妥協策略。

美國通商代表部(USTR)2025年《外國貿易障礙報告書》列出日本非關稅障壁的11頁問題,包括市場准入限制與政府補貼。韓國亦被點名其汽車與電子產業的非關稅障礙。川普對非關稅議題興趣有限,東亞國家更傾向以投資與進口承諾回應,顯示務實的談判取向。

歐盟的複雜交涉與多邊轉向

歐盟作為美國最大貿易夥伴,在川普關稅政策下面臨結構性挑戰。伊藤小百合指出,歐盟通商談判權限集中,但能源、防衛與貨幣政策分屬成員國,無法像東亞一樣將關稅與安全保障議題打包談判。川普偏好雙邊談判,與歐盟的多邊協調機制相左,導致進展緩慢。

歐盟提出工業產品「零關稅協定」,試圖以降低關稅換取美國讓步。報告顯示,美國對歐盟的平均實效關稅率低於歐盟,理論上此提案對美國有利。然而,川普重視貿易赤字削減與製造業復甦,零關稅協定未滿足其政治需求。歐盟對美貿易赤字僅次於中國大陸,且呈上升趨勢,但因進口LNG與防衛裝備權限分散,難以提出類似東亞的具體承諾。

面對談判僵局,歐盟加速貿易夥伴多邊化。2024年12月,歐盟與南美共同市場(Mercosur)達成FTA;2025年1月,與馬來西亞重啟FTA談判;2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訪印,承諾年內與印度簽署FTA。歐盟與CPTPP的聯繫亦顯現進展,顯示其降低對美國市場依賴的決心。

美國通商代表部報告針對歐盟的34頁非關稅障礙分析,聚焦過度規制與單一市場法規分歧。這些問題制約歐盟競爭力,與美國存在合作空間。歐盟的「競爭力羅盤」計畫已將規制改革列為重點,但改革需時,難以滿足川普對快速成果的需求。

安全保障依賴下的謹慎態度

日本、韓國與歐盟均受制於對美國的安全保障依賴,傾向透過談判而非報復解決爭端。伊藤小百合強調,日本倚賴美日安保條約,韓國依賴美韓同盟,歐盟則需美國在北約框架內支持。東亞與歐盟均避免對美國關稅採取對抗措施,顯示地緣政治的現實。

歐盟的報復僅限於2018年鋼鋁關稅(目前因美國暫停加徵關稅而凍結90天)。《反脅迫措施》(ACI)規則允許對美國科技企業或金融服務採取報復,但尚未啟動。川普對歐盟制裁美國科技巨頭(如Google、Meta)極為不滿,若歐盟啟動ACI,可能引發激烈反制。日本與韓國幾乎未提及報復選項,顯示更傾向妥協。

自由貿易的挑戰與東亞的角色

若美國與歐盟陷入關稅報復戰,結合美中貿易衝突升溫,全球貿易秩序將面臨崩解風險。伊藤小百合警告,WTO框架外的報復將加劇經濟混亂,對仰賴出口的東亞經濟體影響深遠。日本與韓國的謹慎態度,顯示其試圖維持自由貿易穩定性。

日本作為CPTPP成員,韓國作為RCEP重要參與者,應與歐盟及其他自由貿易支持者合作,推動多邊貿易協定。報告建議,東亞可透過與印度、東南亞國家的FTA談判,強化區域貿易網絡,在WTO改革中扮演積極角色,與歐盟共同捍衛多邊貿易體制。

川普關稅政策將全球貿易推向十字路口,日本、韓國與歐盟的應對策略凸顯盟友間的複雜博弈。東亞以投資與赤字削減靈活應對,歐盟受制於內部協調,轉而加速貿易多邊化。安全保障依賴使三方避免報復,但在自由貿易目標上存有共識。未來,東亞應借鑑歐盟的多元化策略,與區域夥伴構築具韌性的貿易網路,為自由貿易開闢新路。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