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將有一系列展覽、活動陸續登場。4月,京城文化界頗為熱門的展覽「樂林泉——中外園林文化展」,便是其中一項。該展覽由北京故宮博物院與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
「樂林泉」取自展品《皋塗精舍圖軸》上清朝皇帝乾隆御筆親題的詩句。「林泉」是古人對自然山水的詩意表達,「樂」於「林泉」,是人們在園林中寄託的棲居追求。3月31日開幕以來,這場在故宮午門上舉辦的展覽,迎來大批觀眾。
展覽由午門西雁翅樓展廳開始。步入廳內,觀眾仿佛穿越時空,置身於一場跨越千年的園林「對話」。
「媽媽,你看最邊上還畫了一只好小的白鶴」,「那可不是白鶴,是仙鶴。」來自黑龍江的張琴俯身對女兒輕聲解釋。母女倆正擠在玻璃展台前,欣賞著南宋大畫家趙伯驌的代表作《萬松金闕圖卷》——這件被中國國家文物局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的國寶級文物,其珍貴程度甚至超過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洛神賦圖》等諸多名作,無疑是展覽的焦點之一。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每天開門後,這幅國寶前總是圍滿觀眾,不少人專程從外地趕來,一睹真容。中國古代將仙人或天帝所居之處稱作金闕。這畫卷描繪的就是松林掩映中的金闕仙境。業餘時間學習書畫的張琴告訴記者,「畫作工筆細膩又寫意瀟灑,既有翩翩仙鶴又見山嵐浮動。這是南宋院體畫的最高成就」。
展覽的另一大焦點是莫内的《睡蓮》。它是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法國凡爾賽宮等機構帶來的70件珍貴文物之一。在北京故宮觀賞莫内花園,湖南遊客何傑抑制不住興奮,他告訴記者,參觀前就做了功課,「定位」好這幅名作的展覽位置,「一進展館我就徑直到東雁翅樓來,一飽眼福」。油畫前,他在一條長隊中等待著拍照留念。
除了觀看珍貴文物,觀眾更被「樂林泉」的布展巧思吸引。克勞德·莫内肖像畫與郎世寧畫作《弘曆觀荷撫琴圖》隔空「對望」;山水畫作《合繪紅蓮圖軸》與莫内《睡蓮》相映成趣。展覽以「雅集」「鑒藏」「遊山」「靜修」「觀花」「暢音」六大園林雅事為線索,精選200餘件中外代表性展品,將東西方園林景觀與文學、戲劇、歷史典故等元素巧妙融合。
本次展覽聯合策展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景觀學系教授朱育帆表示,從古典到當代,從東方到西方,園林始終是人類對理想棲居地的永恆探索,既是物理空間的營造,更是文化基因與時代精神的鏡像。
「樂林泉」展覽將持續至6月29日。離開展廳時,張琴的女兒還在追問:「仙鶴和白鶴到底有什麼區別?」這個問題或許正如同這場展覽留給每位觀眾的思考,在不同文化的園林中,人們看到的不僅是各類作品形式美之間的差異,更是對意境美的共同嚮往與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