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最新公布的數據,大陸近期取消總計1.2萬噸的美國豬肉訂單,成為自2020年以來最大規模的單周取消紀錄,引發國際農產品市場高度關注。同時,對美國大豆的採購量也驟降至僅1800噸,較前一周的7.3萬噸銳減超過97%。
本次訂單取消被視為中國對美國農產品加徵關稅後的直接反應。高關稅導致美國豬肉在中國市場失去價格競爭力,進而促使進口商轉向巴西、西班牙、俄羅斯等低稅率甚至零關稅的替代來源。據《今日俄羅斯》(RT)報導,大陸與西班牙已於2025年4月簽署新的農產品供應協議,年度進口豬肉規模將達50萬噸,並可能持續擴大對歐洲與南美地區的採購份額。
根據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統計,2024年中國進口美國豬肉總量為41.6萬噸,約占大陸豬肉進口總量的18%。但近年來,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升溫,美豬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持續下滑。
此外,大陸對美大豆採購驟降也是焦點。美國大豆協會指出,中國長期占美國大豆出口總量的60%,若市場失去將對整體農業經濟造成深遠衝擊,尤其對愛荷華州(State of Iowa)、伊利諾州(State of Illinois)等中西部農業州而言壓力尤甚。
面對大陸市場的流失,美國國內農業團體與部分政界人士對拜登政府(延續特朗普時期部分政策)提出批評,呼籲儘速檢討貿易壁壘。根據《彭博》報導,近八成美國民眾憂慮貿易衝突可能導致經濟放緩,而農業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產業。
川普關稅戰讓全球貿易格局出現明顯變化,鳳凰衛視指出,截至2025年,已有超過144家巴西肉類企業獲得對華出口資格,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正快速搶進大陸市場,歐盟與東南亞國家的農產品也加速進軍大陸。
此次中國取消美國豬肉與大豆訂單的行動,反映出中美貿易摩擦未見緩和。短期內,美國農業將繼續承壓,長期而言,中美關係走向與全球農貿合作將深刻影響未來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