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全球經濟正處於歷史性的轉型關口。過去80年支撐國際貿易與經濟成長的規則正面臨挑戰,新秩序尚未成形。自2025年初,美國頻繁推出關稅政策,引發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溫,政策不確定性急劇攀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報告顯示,這些變化對全球經濟成長、通膨及貿易流動產生深遠影響。本文將探討這一新時代的挑戰與機遇,分析關稅衝擊的經濟效應,並提出政策建議,為全球經濟的未來提供洞見。
關稅衝擊下的全球經濟
根據IMF 經濟顧問兼研究主任古蘭查斯(Pierre-Olivier Gourinchas)4月22日的最新報告,2025年美國對加拿大、中國大陸、墨西哥及關鍵產業實施關稅,4月2日起更推出一系列近乎全面的關稅措施。美國有效關稅率已超過大蕭條時期,全球平均關稅率因主要貿易夥伴的報復性措施而顯著上升。這導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大幅下調,2025年及2026年成長率分別降至2.8%及3.0%,較2025年1月預測累計下調0.8個百分點。若排除4月關稅影響,全球成長率僅下調0.2個百分點至3.2%,顯示關稅政策的顯著拖累。
全球貿易成長受到更嚴重衝擊。古蘭查斯預測2025年全球貿易成長率降至1.7%,較1月預測大幅下修。這反映出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關稅擾亂中間投入品的跨境流動,企業因市場准入不確定而暫停投資,進一步抑制經濟活動。
關稅政策引發的「認知不確定性」(epistemic uncertainty)成為經濟展望的主要驅動因素。企業與金融機構因政策不可預測性而重新評估風險,導致投資與消費支出縮減。全球供應鏈的緊密連結使得關稅影響被放大,類似疫情期間的供應鏈斷裂效應,可能引發更大的乘數效應。
近期油價因不確定性上升而急劇下跌,顯示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金融市場也面臨考驗,儘管銀行體系資本充足,但金融條件可能因市場對成長前景的負面反應而收緊。古蘭查斯警告,若貿易緊張局勢惡化,全球經濟可能面臨更嚴重的下行風險。
區域經濟的差異化衝擊
在美國,關稅構成負面的供給衝擊,資源被重新分配至競爭力較低的產業,導致總體生產率下降及生產價格上升。古蘭查斯預測,2025年美國經濟成長率下調至1.8%,較1月預測降低0.9個百分點,其中關稅影響佔0.4個百分點。美國通膨預測上調約1個百分點,達到3%左右,反映關稅推高進口成本,加劇價格壓力。
政策不確定性削弱美國國內需求,企業投資意願下降,消費者信心受挫。此外,美元匯率因關稅影響呈現複雜變化。短期內,美元可能因歷史經驗而升值;但長期來看,若關稅降低美國貿易品部門的生產率,美元可能面臨實際貶值壓力。
對主要貿易夥伴而言,關稅主要表現為負面需求衝擊,減少對其產品的外部需求。古蘭查斯預測,2025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下調至4.0%,較1月預測降低0.6個百分點,通膨下調0.8個百分點,顯示通縮效應。中國大陸的財政刺激措施為經濟提供一定支撐,緩解部分下行壓力。
歐元區因面對較低的有效關稅,經濟成長預測僅下調0.2個百分點至0.8%。財政刺激,特別是基礎設施投資,有助於提升生產率。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成長預測下調0.5個百分點至3.7%,顯示其對關稅的脆弱性更高,特別是依賴出口的經濟體。
長期影響與結構性挑戰
關稅不僅帶來短期衝擊,還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長期結構性影響。古蘭查斯指出,關稅將減少市場競爭與創新,增加尋租行為,進一步拖累中長期經濟前景。全球供應鏈的複雜性使得關稅的影響被放大,中間投入品多次跨境流動的特性可能導致更大的經濟損失。
企業面臨不確定的市場准入,可能在短期內暫停投資並削減支出。金融機構也將重新評估借款人的風險敞口,金融條件收緊可能主導短期經濟活動。古蘭查斯的報告顯示,近期油價下跌反映了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這種不確定性可能進一步抑制消費與投資。
全球化模式也面臨重新審視。過去數十年,貿易深化促進了快速但不均衡的經濟成長。許多發達經濟體認為全球化導致國內製造業就業流失。古蘭查斯的分析顯示,製造業就業的長期下降主要由技術進步與自動化驅動,而非全球化。然而,全球化確實對部分人群與社區造成顯著衝擊,政策制定者需更好地平衡進步速度與相關損失。
為應對這些挑戰,各國需超越「贏家與輸家」的簡單補償思維,制定更全面的政策,確保貿易體系為更多人創造機會。這需要重新設計國際貿易規則,解決非關稅壁壘等問題,並在全球範圍內推動更包容的經濟成長。
政策應對與未來展望
古蘭查斯強調,當前首要任務是恢復貿易政策穩定性,通過國際合作制定互利共贏的貿易安排。全球經濟需要一個清晰且可預測的貿易體系,解決非關稅壁壘及貿易扭曲措施等長期問題。這需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加強協商,重建信任。
貨幣政策需保持靈活性。在通膨壓力較高的國家,中央銀行可能需果斷收緊政策;在需求衝擊較大的國家,降低政策利率更為合適。中央銀行的獨立性與貨幣政策公信力是應對挑戰的基石。財政政策則需實施漸進且可信的整頓計劃,確保對弱勢群體的針對性支持,同時平衡新支出需求,如歐洲的國防支出。
結構性改革對提升長期成長潛力至關重要。歐洲應加大基礎設施投資,中國大陸需提振內需,美國則應推進財政整頓以降低債務負擔。這些措施有助於緩解外部失衡,提升全球經濟韌性。
新興市場經濟體面臨的外部波動尤為嚴峻。古蘭查斯的綜合政策建議,允許貨幣根據基本面調整匯率,並在特定條件下進行干預,以減輕關稅調整與風險規避環境的影響。
全球經濟正步入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新時代。關稅戰與政策不穩定性對成長、通膨與貿易構成顯著威脅,但也為重新審視全球化模式提供了契機。古蘭查斯報告顯示,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下調至2.8%,貿易成長率降至1.7%,反映出局勢的嚴峻性。通過恢復貿易穩定、推進結構改革與靈活的政策應對,全球經濟仍有機會實現更均衡的成長。各國需超越零和思維,共同打造一個更具包容性與韌性的國際貿易體系,實現IMF協定中促進就業與收入的目標,為新時代的全球經濟奠定穩固基礎。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