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關稅促陸企尋求新市場 東南亞當地製造商剉咧等

美國實施高關稅政策後,促使不少大陸紡織廠前往東南亞尋覓新市場,圖為江浙針織面料廠商參加近期舉辦的雅加達紡織服裝貿易展。圖/取自莉莎貝拉抖音
美國實施高關稅政策後,促使不少大陸紡織廠前往東南亞尋覓新市場,圖為江浙針織面料廠商參加近期舉辦的雅加達紡織服裝貿易展。圖/取自莉莎貝拉抖音

隨著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關稅,中國製造商正積極在全球尋找新買家。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近期雅加達舉辦的紡織與服裝貿易展上,中國參展商數量遠超當地製造商,顯示陸企已將市場重心轉向東南亞這一具有巨大潛力的消費市場上。

經營蘇州飛摩斯紡織科技公司的王成培便是其中之一。報導指出,王成培的公司生產聚酯和尼龍面料,過去30%的收入來自美國訂單;但2025年白宮對中國商品徵收145%關稅,導致其三分之一買家訂單暫停。雅加達展會上,王成培展示了適合印尼熱帶氣候的防紫外線彩色面料,希望開拓當地2800萬人口的消費市場及蓬勃的製造業。

美國是中國最大單一出口市場,去年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總值約5000億美元,佔中國商品出口的15%。根據高盛估計,中國約1000萬至2000萬個工作崗位依賴對美出口,這些工作崗位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面臨挑戰。牛津經濟研究院指出,約五分之一的中國對美出口商品,高度依賴美國市場。

成立製造遇美高關稅後紛紛轉向,但美國民眾未來成立消費勢必大漲,圖為蘇州吳江區的紡織工廠。圖/取自搜狐網

成立製造遇美高關稅後紛紛轉向,但美國民眾未來成立消費勢必大漲,圖為蘇州吳江區的紡織工廠。圖/取自搜狐網

由於國內經濟復甦緩慢,加上競爭激烈,許多中國製造商別無選擇,只能尋找海外新市場。中國領導層表示,將促進內需並支持受關稅影響的行業,部分電商平台如京東,也推出措施協助出口商轉向國內市場的措施。但房地產市場沒起色、經濟增長放緩導致中國消費者儲蓄增加、支出減少,消費價格持平,工廠出廠價格連續兩年下降,進口萎縮,顯示國內需求疲軟。

報導另舉實例,吳江市宏源紡織代表錢希超首次參加印尼展會,他說,中國國內市場競爭激烈,產能過剩引發價格戰,重創利潤。他坦言,「我們只能走出去尋找新機會。

根據安聯(Allianz Group)報告,歐盟、英國、越南、台灣、馬來西亞、印尼、墨西哥、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和奈及利亞是最可能吸收原輸美中國商品的市場,預計未來3年,中國對這些國家出口將以每年6%速度增長。雅加達展會上約400家中國製造商參展,許多是首次來到印尼,參展商數量超過本地製造商兩倍以上。

美國出口限制影響到生產布料、線材、紗線等紡織原料的中國製造商。部分中國工廠已暫停生產線,並預計訂單進一步減少。印尼市場因其製造業潛力及較低的32%美國進口關稅(相較中國的145%)備受青睞,中國參展商希望與印尼製造商合作將產品轉銷美國。印尼布料生產商Fabriku銷售市場總監蘇坦托(Martin Sutanto)表示,近期來自美國市場的詢問確有增加。

但轉向新市場並非易事,《華爾街日報》說,展會上,中國展位相較印尼展位人氣較低,部分銷售人員因乏人問津而專注打手機。寶雞長鑫布業的經理席亞首次來到印尼,發現當地買家偏好絲質面料,而其厚重的棉質和聚酯面料可能不易適應市場。她說,「我們的產品可能不太符合市場需求。」

許多製造商因川普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暫緩重大決策,同時探索歐洲、中東和非洲等其他市場。紹興雙色紡織的經理王邁克表示,「關稅我們無能為力,只能等政策穩定再行動,否則風險太大。」

不過,印尼當地業者擔心中國廉價商品湧入可能帶來競爭壓力。蘇坦托警告,若中國產品大量進入印尼市場,當地業者將面臨更大挑戰。亞洲、拉美和歐洲國家已對中國低價出口提出貿易訴訟。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