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激怒加拿大人 加媒預測:卡尼自由黨逆轉贏得大選

卡尼在競選期間呼籲國民給予強力授權,以應對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及併吞威脅。圖/取自Mark Carney @MarkJCarney
卡尼在競選期間呼籲國民給予強力授權,以應對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及併吞威脅。圖/取自Mark Carney @MarkJCarney

加拿大28日舉行近年最關鍵一次的全國大選,CTV新聞台與加拿大廣播公司(CBC)預測,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領導的自由黨贏得28日的大選,保住執政地位。卡尼在競選期間呼籲國民給予強力授權,以應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及併吞威脅,而這兩項因素也推升卡尼支持度。不過,目前仍無法確定自由黨是否能組成多數政府。CTV與CBC表示,該黨尚未拿下組成多數所需的172個選區席位。

根據CTV的統計,自由黨目前在152個選區領先或已勝出,保守黨則拿下131席。自由黨最終能否取得多數席次,自由黨最終能否取得多數席次,可能取決最西部省份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的選舉結果,當地才剛結束投票。

路透報導,今年的選戰氛圍深受美加緊張關係影響。美國總統川普加徵的關稅,對加拿大經濟構成嚴重威脅,他揚言要將加拿大併吞為第51州的言論,更激怒加拿大各黨派。

卡尼在前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辭職後接任。當時民調數據,自由黨的支持度極為慘澹,自由黨今年1月的民調還落後保守黨達20個百分點,直到杜魯道宣布辭職、川普開始威脅加徵關稅與提出吞併論後,局勢才開始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卡尼曾承諾,將以強硬態度應對華府的關稅行動,並表示加拿大需要投入數十億加元以降低對美國的依賴。但主張改變現狀、立場偏右的保守黨在這次選舉中展現出人意料的實力。

加拿大國會共有343席。如果卡尼最終只能組成少數政府,將需與其他政黨協商才能繼續執政。而少數政府在加拿大通常壽命不超過兩年半。

但無論如何,這次大選結果完成了自由黨一次戲劇性的逆轉。尤其是川普的威脅,普遍激起加拿大民眾的愛國情緒,更推高卡尼的支持率。

卡尼這位政治新手,曾領導加拿大央行協助國家度過2008年金融危機,也領導英國央行應對脫歐,並以此經歷來吸引希望從白宮掀起的關稅風暴中尋求經濟安定的加拿大選民。

卡尼強調,自己有處理經濟問題的豐富經驗,因此是最能應對川普威脅的領導人;而保守黨領袖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則訴諸民生,包括生活成本、犯罪率及房價危機。

川普28日在社群媒體上再次呼籲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州。他寫道:「祝加拿大的偉大人民好運!選出一位能展現能力與智慧的人,將你們的稅金砍半、把軍力免費提升至世界最高水準,並讓你們的汽車、鋼鐵、鋁材、木材、能源及其他產業規模成長四倍,且不需繳任何關稅或稅金。」他話鋒一轉說:「如果加拿大成為美國珍貴的第51州,就不必再受限於那條多年來人為劃定的邊界線。看看這片土地會多麼美麗。」

川普的威脅與美加兩國間的緊張局勢,讓左傾的兩個小黨一部分支持者轉向自由黨。加拿大上一次由同一政黨連續贏得四次大選,是2004年的自由黨。

這次選舉結果對博勵治是一場重大挫敗。他的競選重點聚焦國內問題,並聲稱自由黨已把加拿大「搞壞」。

路透報導,加拿大民意調查權威機構Angus Reid Institute 所長庫爾(Shachi Kurl)指出自由黨能勝選有三大原因,其一是「只要不是保守黨」(Anything But Conservative)情緒奏效,其次是川普關稅因素,三是杜魯道的辭職, 她補充說,這使得許多中間偏左的選民和傳統自由黨支持者回歸自由黨。

「只要不是保守黨」是一種選舉策略,意指選民在選舉中支持任何非保守黨的候選人,以阻止保守黨上台。在加拿大,這種策略曾在2008年由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長丹尼·威廉斯(Danny Williams)發起,稱為「ABC運動」,旨在抗議聯邦保守黨政府對省份的財政政策。​在2025年聯邦大選中,類似的情緒再次出現。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