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茲(Bill Gates)近日宣布了一項驚人的計畫:他的慈善機構——蓋茲基金會,將在2045年12月31日永久關閉,並在此之前投入最後一筆2000億美元的資金,用於推動全球健康和人類發展。這項決策,不僅代表著一個慈善時代的結束,也揭示了當今世界人道援助面臨的困境。
《紐約時報》8日報導,蓋茲基金會自2000年成立以來,便致力於改善全球公共衛生,尤其在開發中國家的疫苗接種、瘧疾防治和兒童死亡率下降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該基金會總共已投入超過1000億美元,拯救了數千萬條生命。比爾·蓋茲表示,這些成就超出了他最初的預期。然而,當前的國際政治氛圍與經濟壓力,讓他認為需要加快步伐,在剩下的20年內完成使命。
影響這一決定的,不僅是比爾·蓋茲對慈善事業階段性成果的判斷,也與美國及全球對外援助資金的大幅縮減密切相關。以美國總統防治愛滋病緊急救援計畫(PEPFAR)為例,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大幅削減相關預算。研究顯示,川普的這項決定至2030年可能導致全球50萬名兒童喪命。《自然》期刊更警告,全面中止援助15年內可能導致多達2500萬人死亡。
蓋茲坦言,儘管他本以為最壞的情況是20%的削減,但實際上部分援助項目被砍掉多達80%。例如某些愛滋防治項目,原本可防止病毒母嬰垂直傳染,如今因資金中斷而被迫停止。他直言:「這會造成數百萬名兒童死亡。」
全球援助減少的原因並不全然是缺乏善意。許多國家,尤其是歐洲,如英國、德國與法國,也面臨本國人口老化、醫療與退休開支上升,加上對烏克蘭戰事的國防預算增加,使援助預算遭擠壓。即使是有著強大公民社會的英國,也將援助預算從GDP的0.7%一再下調至0.3%。這些變化讓蓋茲感到擔憂,他表示,如果認為疾病防治工作已經完成,是非常危險的。
儘管如此,蓋茲仍保持樂觀。他強調,過去25年中,全球兒童死亡人數已從每年1000萬降至500萬,未來20年內仍有希望進一步減至250萬。他相信,只要資源充分,並善用人工智慧與生物醫學創新,全球仍能迎來公共衛生的新突破。
但隨著慈善文化的演變和財富分配的不均,蓋茲也警示,一些曾承諾捐贈的富豪實際上並未履行承諾。他提到,像馬斯克(Elon Musk)等富豪雖然富可敵國,也未見其投入重大資金改善全球貧困問題。蓋茲說:「這讓我憂慮,因為如果富人集體選擇獨善其身,那麼世界上最弱勢的人就會被拋棄。」
對於基金會的終止,蓋茲展現出一種務實的人道主義信心。他認為這並非慈善的終點,而是一場有期限的賭注,一場以2000億美元推動全球最後一波衛生成就的賭注。蓋茲終結基金會不是因為放棄,而是希望它「帶著使命完成」而非「無限延續」。這代表一種深思熟慮、強調影響力最大化的慈善哲學。他希望,當蓋茲基金會終止運作的那天,世界不再需要這樣的慈善機構,因為它的目標已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