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住美國關稅壓力  中國大陸出口持續強勁

中國大陸出口到美國商品受到關稅影響大幅衰退,但是對東南亞與歐盟出口都有上升。圖/取自新華社
中國大陸出口到美國商品受到關稅影響大幅衰退,但是對東南亞與歐盟出口都有上升。圖/取自新華社

儘管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但中國在2025年4月的出口表現仍超出預期,展現出強勁的韌性。這成為北京在週末談判的底氣,中美雙方官員即將在本週末於日內瓦舉行貿易談判,儘管外界普遍不看好會有重大突破。

《華盛頓郵報》報導,中國海關9日公布數據顯示,4月對外貿易總額同比增長8%。儘管對美國的出口下降了21%,中國對東南亞國家的出口卻大幅成長21%,有效抵銷了損失。同時,對歐盟的出口也出現了8%的增長。市場的多元化支撐了4月整體出口數據優於預期。這顯示中國企業正在利用轉運國家如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作為出口跳板,以繞過川普(Donald Trump)政府的新一輪貿易壁壘。

哈佛商學院副教授賈亞溫 (Jaya Wen) 表示:「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促成了中國廠商向越南的擴張。」他的一項研究顯示,自 2018 年以來,透過越南轉運的中國商品數量增加了 21%。

分析指出,中國出口商在面對關稅時展現出高度靈活性。從偽造產地標籤、在第三國設廠到壓低報關價格,許多手段都被用來規避關稅。一名美國律師指出,儘管轉運的風險日增,但這些策略仍在廣泛使用。

這場貿易戰的根源可追溯到川普第一任期,他的目標是壓制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核心的地位。即使目前對部分中國商品的關稅高達245%,中國出口商依然積極尋找突破口。在中國社群平台上,有物流公司打出「輕鬆繞過關稅」的廣告,提供如從新加坡或印度繞道的運輸方案,並保證「完全中性包裝」,讓商品難以被追溯。

浙江義烏市,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批發市場之一,也在這場貿易角力中扮演重要角色。當地超過7萬家商戶為萬聖節、聖誕節等節慶商品供應美國市場。雖然義烏的出口受到挑戰,但不少廠商仍保持出貨,並表示主要是透過改變運輸路線達成。

不過,美國方面也在加強打擊規避行為。對所有國家徵收全面關稅、強化原產地證書審查以及要求提供更多報關資訊等措施,正在提高繞道出口的難度。物流公司表示,如今要從越南或泰國等中轉國取得證書變得更為困難。

為了因應挑戰,中國企業加快全球布局,尤其是在東南亞和中東。例如,義烏的小商品市場已在杜拜等地設立離岸樞紐,利用當地稅收優惠與原產地證書優勢,作為新的轉運和銷售中心。義烏代表在2025年2月前往杜拜,尋求進一步擴展與海灣地區的貿易合作。

總體而言,中美貿易戰已進入新階段。雖然美國加大了打擊力道,但中國出口商的彈性與創新能力,使得貨物流仍源源不絕地進入國際市場。這場貿易攻防戰,將繼續考驗兩國的經濟策略與政治決心。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