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立法院1日第11屆立法委員報到並選出正副院長。選舉結果由國民黨籍的韓國瑜與江啟臣分別擔任正副院長。這樣的結果證明至少在這次正副院長選舉過程中,沒有出現「綠白合」的情況,國民黨也取得立法院議事的主導權,對監督民進黨賴清德政府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這次中央選舉,正副總統由民進黨的賴清德與蕭美琴勝出,但只有四成的民眾支持,而國會三黨不過半,賴清德成為「雙少數」弱勢總統,終結民進黨八年的完全執政。台灣政治重心拉回到立法院,立法院成為主戰場,三黨在立法院的表現成為各方矚目的焦點,誰都不敢大意。
三黨在立院的合縱連橫不僅影響法案與預算的推動,也會成為各黨未來勢力消長的觀察重點。這次院長選舉,民眾黨為了保持獨立性與自主性,決定不支持藍綠的人選,推出自己的候選人,同進同出,嚴禁跑票。正副院長一役「綠白合」沒有出現,結果「保送」了國民黨的候選人。現在說「藍白合」可能還太早,但是留下想像空間。讓立法院發揮制衡的功能也讓人多了一分期待。
大選完,柯文哲曾表態,民眾黨在立法院會視議題選擇合作對象。但是民眾黨若希望累積「政治信譽」,贏得更多民眾支持,就必須放棄執政黨釋放資源的攏絡,在制衡監督上發揮更大的角色,如此一來,與國民黨合作的空間還是多過與民進黨的合作。
現在國民黨取德國會議事主導權,下一步的重心在委員會召集委員的選舉,國民黨應該投桃報李與民眾黨合作,在委員會層級上協調。之後,更應該在國會改革與國家重大政策上協商,組成穩定多數,反映主流民意。
民進黨當然不會允許好不容易贏得的行政權受制於人,資源與他人分享。但是如果強渡關山也會受到民意的反彈,正凸顯出我國憲政體制中的矛盾與不足,讓「憲法時刻」到來。在野勢力更應利用此「憲法時刻」提出修憲主張,完善憲政體制,建立權責分明的責任政治。那麼今天的結果就會是未來改革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