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會談後  大陸釋警訊:善意非無限 美國勿再錯判

中美高層貿易談判11日在瑞士結束後,中共副總理何立峰(中)對媒體簡報,指雙方達成實質進展。不過新華社隨即刊出署名文章,警示美國。圖/取自新華社
中美高層貿易談判11日在瑞士結束後,中共副總理何立峰(中)對媒體簡報,指雙方達成實質進展。不過新華社隨即刊出署名文章,警示美國。圖/取自新華社

中美高層經貿對話11日在瑞士日內瓦結束後,大陸院副總理何立峰當地時間11日晚表示,雙方進行了一場「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會談,不僅達成重要共識,還取得實質進展。雙方同意儘快敲定中美經貿磋商機制細節,並在12日共同發布聯合聲明。不過,《新華社》今(12日)凌晨發布署名文章說,中方善意並非無限,籲美勿再錯判形勢。

中美貿易談判結束後,雙方高層都釋放「具有實質進展」消息,然中共官媒新華社12日凌晨刊出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的署名評論文章,針對這次會談及中美經貿局勢表態說,中國至今未關上談判大門,是對美方保有善意與耐心,但這份善意並非無限,「絕不適用於那些持續毫無底線的壓迫訛詐和出爾反爾」。

董煜在文章中明確駁斥西方輿論中關於「中國經濟崩潰論」說法,指出這類言論既不準確,也誤導視聽。他從經濟增長、就業情況、物價走勢以及國際收支四關鍵指標,說明中國經濟在美方高壓政策下仍展現出強勁的基本面,且整體優於美國。

經濟增長方面,他說,大陸今年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增率達5.4%,顯示即使在內外部挑戰交織背景下,經濟仍具韌性與動能。此外,「五一」黃金週期間,各類消費數據亮眼,表明中國內需市場活躍,消費信心正在回升。就業方面,董煜指出,大陸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在第一季平均為5.3%,顯示整體勞動市場保持穩定,社會就業壓力未有惡化跡象。

在物價層面,文章提及今年前四月,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下降0.1%,但4月單月數據實現由降轉漲,呈現穩中有升的回穩走勢。同時,核心CPI漲幅維持穩定,反映物價運行處於合理區間。

至於國際收支表現方面,董煜指出,中國今年前四月的貨物貿易進出口年增率為2.4%,展現外貿韌性。而截至4月底,中國外匯存底比3月上升1.27%,整體外匯市場運行平穩,國際信心未見明顯流失。

董煜強調,放眼全球,極少有主要經濟體能像中國這樣,在經濟增長、就業穩定、物價平穩與國際收支良好等四個核心經濟指標上,同時表現穩定。與此形成明顯對比的是,美國當季GDP按年率季比萎縮0.3%,顯示成長乏力;4月企業招聘速度降至9個月低點,就業市場降溫;通膨風險高懸未退,貿易逆差亦未見收斂。

善意不是無條件讓步 中國自有底線

文章進一步指出,中國維持經濟基本盤的背後,是一個充滿挑戰與壓力的動態應對過程。董煜說,中國從不輕視外部環境對國內經濟帶來的衝擊,並以「底線思維」積極應對。他強調,近期大陸各部門推出一系列密集政策,目的是守住就業與外貿兩道防線,同時促進消費與有效投資,以擴大經濟蛋糕,並加強金融與房地產等潛在風險的防控,維持整體經濟平衡。

他指出,美國股市近期的回升,不是源於對美國本身經濟的信心,而是來自國際資本對中國仍願談判、不輕易翻臉的認知。這恰恰證明,中方釋放的善意並未被忽視。

但董煜也提出警告,「這種善意和耐心是有限度的」。他明言,中國不會對無底線的壓迫、訛詐和朝令夕改無止境地容忍;並呼籲美方摒棄幻想,不要再寄望於「中國經濟崩潰論」,而應展現誠意、真正坐下來與中方談判,重建互信。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