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大降!川普讓步救供應鏈 30%高稅仍讓企業難喘息

中美達成關稅協議,暫時解除經濟脫鉤危機。圖/取自新華社
中美達成關稅協議,暫時解除經濟脫鉤危機。圖/取自新華社

中美關稅談判結果出爐,雙方於12日公布聯合聲明,市場正面解讀,美國企業得到喘息的空間。然而,這也揭示了一個現實:即便政治強人川普(Donald Trump),面對經濟現實壓力,也必須屈服。

POLITICO網站12日報導,中美在日內瓦的協議,雙方同意將關稅稅率大幅下調,其背後是美國經濟正面臨下行壓力:製造業訂單減少、港口貨運量大幅下降、經濟學家紛紛預測衰退風險升高。在這種情況下,美中雙方終於決定從幾乎全面貿易封鎖的對峙邊緣撤回。

這份協議表明:兩國若真的全面經濟脫鉤,將會對雙方造成難以承受的痛苦。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這並非意圖與中國「全面脫鉤」,而是一種重啟高層接觸的務實選擇。儘管許多鷹派人士對未能實現「全面脫鉤」感到失望,但對重啟接觸還是予以肯定。接下來,貝森特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預計將在六月份再次會晤。

據白宮一名官員透露,雙方在談判中互有讓步。中國取消了所有非關稅報復措施,並接受與吩坦尼相關的關稅;而美國則允許中國進行小規模報復,這與對其他國家的強硬態度不同。

這場「震撼療法」讓川普得以促成其他貿易夥伴也削減非關稅壁壘,從而在全球貿易上產生連鎖效應。

事實上,兩國皆面臨嚴峻的經濟壓力。中國方面工廠接連關閉、失業率上升;美國則擔憂通貨膨脹與供應短缺。儘管雙方各自試圖塑造「對方更迫切」的形象,但正如投資顧問公司 Seafarer Capital 的中國研究總監博爾斯特(Nicholas Borst)所言,這僅僅是經濟痛苦的初期而已。

此次關稅緩解措施雖然讓跨國企業感到一絲安慰,但留存的30%關稅仍將嚴重壓縮利潤,並使部分產品無法進口。據耶魯預算實驗室指出,即使下調後,美國實際有效關稅仍高達17.8%,是自193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貿易政策專家布羅德曼(Harry Broadman)指出:「30%的漲價不是小數目,關鍵是這些成本如何轉嫁,終究會由某方買單。」目前,這樣的成本已在整個供應鏈中產生連鎖反應:從港口工人到卡車司機,從製造商、零售商到中小企業主,皆受到波及。

許多企業預計將在90天的低關稅窗口期內,趁機運回滯留在中國的貨品,未來一個月內貨運量可能激增。但農產品出口恐難以恢復,因為海外買家已尋找其他供應來源。

西北港口聯盟發言人諾蘭(Kate Nolan)表示:「穩定且可靠的供應鏈是健康貿易的基礎。即使只是關稅威脅,也會對港口和企業的長期規劃造成嚴重衝擊。」

這些政策變化的全面影響預計將於六月或七月顯現,屆時許多企業囤積的庫存將耗盡,零售商將急於備貨以應對開學季。然而,關稅雖從145%降至30%,對某些企業而言仍可能過於沉重,尤其如果運輸成本也隨之上升,將會雪上加霜。

美國零售聯合會副總裁高德(Jonathan Gold)指出,一旦關稅超過25%,對企業而言就是沉重負擔:「最終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白宮深知這場貿易戰的現實風險:它不僅可能抬高民生成本,更可能破壞關鍵的供應鏈安全。據一名前川普政府官員透露,美中會談的促成,來自汽車與國防產業的強烈壓力,特別是對中國稀土磁體供應中斷的擔憂。

「中國的出口限制確實奏效了,逼得美國政府主動尋求談判。」這位官員指出,美國供應鏈並未做好承受這種衝擊的準備。

其實,中國經濟在川普加徵關稅前已顯疲態,房地產市場低迷、內需不振,即使多次刺激措施也未見明顯成效。川普的新一輪「解放日關稅」更重創中國出口導向型製造業,這部分產業佔中國GDP的約五分之一。中國國家統計局坦言,四月工廠活動的下滑,反映「外部環境劇變」。

這對以經濟成長維繫政權穩定的中共而言,是極大風險。川普也表示:「我們不是為了傷害中國,但他們真的被傷得很重。他們關了工廠,出現社會動盪,他們很高興我們願意合作。」

即便如此,許多業界人士仍對協議保持懷疑。即使現在的關稅低於一個月前的懲罰性稅率,卻仍遠高於川普第二任期前的水準,這仍可能抑制投資意願。

川普首屆政府的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艾森斯塔特(Everett Eissenstat)說:「對許多企業而言,這當然是好消息。但若是基礎建設等長期項目,很多人仍抱持觀望態度。」

同時,支持貿易限制的保守派則將此次協議視為階段性勝利。川普政府仍維持中國商品整體30%的高關稅,並宣示所有國家均將面對10%的基礎關稅。

總體而言,雖然目前美國經濟尚未顯現明顯衰退跡象,但市場與消費者情緒已轉趨悲觀,而這本身就是風險徵兆。此次關稅調降可能為美中貿易重啟帶來契機,儘管實際重構供應鏈仍需時日。零售商表示這紙協議救了聖誕節,但是父親節與開學季的商品仍會受到影響。

八月的開學日商品銷售仍受到這幾個月關稅的干擾,影響商品價格與數量。圖/AI生成示意圖

八月的開學日商品銷售仍受到這幾個月關稅的干擾,影響商品價格與數量。圖/AI生成示意圖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