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紐約時報》報導,北韓自2023年起就開始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支持,從中獲取巨大經濟收入,僅2023年,北韓就從俄羅斯獲得超過60億美元的經濟數入,比北韓全年出口的3.3億美元還要高出幾十倍。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想運用這筆「血汗錢」進行再工業化,以徹底扭轉貧困的現況。
很多人不知道,1970年靠著蘇聯援助建立的重化工業,北韓的人均GDP曾達到380美元,在東亞僅次於日本,而當時的南韓人均GDP只有276美元。
然而,由蘇聯援建的重化工業在蘇聯解體後,迅速失去資金、技術和市場,由於產業過分單一,無法適時轉型,導致北韓經濟出現雪崩式的瓦解,再加上「只要核子,不要褲子」的先軍政治,北韓人民甚至連飯都吃不飽,2021年南韓的人均 GDP 已達到3萬4940美元,而北韓還停留在 654美元。
對於北韓這個窮小子,逐漸恢復實力的俄羅斯原本是沒給好臉色看,先是不打招呼就跟南韓建交;2010年11月23日,北韓炮轟南韓延坪島後,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當天就開記者會譴責,2天後,又再次譴責北韓炮擊南韓;不過,2014年初,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後,北韓是少數承認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的國家,此後,俄羅斯就比較照顧北韓這個小老弟,包括允許北韓在俄羅斯境內研究核武,放開北韓工人到俄國修鐵路等。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北韓首先表達支持,很快承認俄國扶持的頓涅茨克、盧干斯克共和國,藉此向兩地派遣勞工;2023年開始軍援炮彈、派兵投入烏克蘭戰爭,更是將俄朝關係推升到新境界。
2024年6月19日,俄羅斯總統普丁訪問北韓,與金正恩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同意任何一方受到侵略時須互相提供援助,並加強安全、貿易和文化關係方面的合作;金正恩則宣佈,兩國關係已經升格為「同盟關係」。
此後,源源不絕的俄羅斯援助便開始進入北韓,讓北韓經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首先,北韓慈江道的萬浦市和江界市出現新的兵工廠,廠裡的工人工資一下子漲了10倍;當北韓工人平均月薪不過5萬朝元,約402元人民幣時,兵工廠工人的平均月薪卻高達60至80萬朝元,約合4825至6434元人民幣,工人因此買得起市面上罕見的平板電腦和筆電。
發展軍工產業只是利用俄援的第一步,金正恩已於2024年開始規劃,10年內,在20個市縣建立工業群聚,完成北韓的再工業化;此外,2024年北韓新建20家工廠,2025年還要再建18家新工廠,主要生產日用品、食品和服裝。
為了實現再工業化的目標,即使是先軍政治掛帥,金正恩也開始提拔經濟官僚接掌黨政重要職位,如2024年12月,前勞動黨科教部長朴泰成出任內閣總理,權松煥出任自然資源開發部長,金英植出任商務部長,都是要對接俄國的經濟援助。
至於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書記李日煥已經連續一百多天未出現在新聞報導中,外界推測他是為下屬的貪汙負連帶責任而下台,也是金正恩在推動再工業化的同時,用反腐行動來警告官員要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