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關注長和實業出售全球多地港口資產之際,長和週一(12日)發聲明強調,「絕不可能在任何不合法或不合規情況下進行交易」,意圖澄清近期輿論的敏感氛圍。大陸商務部昨(15日)在例行記者會則強硬指稱,該交易將依法審查,未獲批准前不得實施,否則涉事企業將承擔法律責任。顯示這樁企業資產調整的交易,牽動北京神經,演變為中美戰略對峙下的焦點。
長和聲明提前釋疑:絕不違法交易
長和原預定本月22日股東周年大會上,向投資人報告出售港口資產計畫,惟鑑於近來傳言與查詢不斷,公司選擇主動發布聲明指出:「此交易絕不可能在任何不合法或不合規的情況下進行。」並援引3月4日公告內容重申,交易需符合多項條件,包括獲得法律及監管部門同意、不存在違法或禁止條件、取得股東批准及其他常規條件等。
這份聲明被外界解讀為對近日香港及大陸媒體頻頻質疑的回應,尤其港媒《大公報》先前刊登評論文章,點名長和出售包括巴拿馬運河兩岸的港口經營權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引發政治層面壓力升溫。
在商務部回應前,北京已有多個系統向長和釋出明確警訊。除《大公報》率先發文質疑外,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也透過會議發表「不能只看商業利益、要顧全國家大局」談話,中聯辦亦公開表達高度關注。
商務部重申依法審查 警示企業不得規避
針對此事,大陸商務部發言人何詠前昨在例行記者會明確表態指出,「有關部門已多次強調,對長和集團出售港口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她強調,交易須保障市場公平競爭並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且「交易各方不得採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未獲批准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她呼籲相關企業「保持清醒認識,審慎行事」,被視為對長和及潛在交易對手釋出強烈訊號:國家監管機構將不容許這類資產流轉危及整體戰略利益。
長和目前旗下港口營運遍及全球,包括歐洲、亞洲、中東及拉丁美洲。此次擬出售資產包含巴拿馬運河兩岸碼頭,位置敏感、價值龐大,引發外界揣測美方是否可能介入或有意收購。
面對這種可能性,北京對長和交易釋出明確警訊,反映對外部勢力透過經濟手段切入戰略意圖的憂慮,也顯示在「國進民退」氛圍下,民間企業大規模對外轉移資產將受更嚴格審視。
長和是在今年3月4日宣佈,與美國投資公司貝萊德、全球基礎建設合夥公司及地中海航運公司旗下Terminal Investment Ltd組成的「貝萊德—TiL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將全球港口業務的大部分出售該財團,交易總值達228億美元。其中包括長和子公司巴拿馬港口公司,所管理的巴爾柏(Balboa,太平洋側)和克里斯托瓦爾(Cristobal,大西洋側)港,這些港口位於巴拿馬運河的兩端,對全球貿易具有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