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520就職演講絕口不提「中國」、「兩岸」,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肯定他的務實作法,不再提「新兩國論」和「境外由敵勢力」,此外,賴清德最近提出的「併購說」也有回歸《憲法》前言的跡象;他認為,賴總統改變論述背後應該有美方的壓力,但仍然希望賴總統520後能在兩岸關係上開拓新局,努力推動避戰謀和。
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與馬英九基金會20日上午舉辦「賴政府執政一週年 兩岸關係如何突圍?」研討會。
賴總統沒有提「中國」、「兩岸」,讓人意外,但卻提到台美關係:「長期以來,台灣和美國以及民主夥伴,積極交流合作,也彼此砥礪成長。朋友之間難免有摩擦,但終究能夠磨合。正如同聖經說: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朋友之間,互相切磋,能夠磨掉缺點,展現優點,即使遭遇意見分歧,只要有信任的基礎、誠懇的對話,也能夠更加了解彼此,讓交情更加深厚」;蕭旭岑認為,這是賴清德對美國的「抱怨」,更加能證明,他今天不談「中國」、「兩岸」,背後是受到美方的壓力。
對於賴總統未在520講話中提到「兩岸」、「中國」,淡江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認為,應該正面看待,不需要負面解讀,事實上,觀察兩岸局勢,520不是重點,重點應該是從現在起到10月,因為這段期間,中美關係、台灣朝野結構都會發生變化,加上8月至10月是中國抗戰勝利及台灣光復80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基於歷史定位,一定會有對台談話;而台灣要做的是不要讓兩岸關係繼續惡化,總之,就是要為兩岸和平增活水,不要為兩岸對抗添材火,在兩岸關係上,應該存活心、說好話。
張五岳強調,520之前,兩岸關係,「鬥」是主軸,但「不破」是底線;兩岸關係前景要看川習通話如何表述台灣問題;其次,8月開始到10月,大陸開始紀念抗戰勝利及台灣光復80週年,這是大陸對台政策的關鍵轉折期,兩岸都應該努力讓關係不要出現根本性的變化;520後,台灣朝野關係也將出現變化,大罷免可能改變國會結構,這些才是520後影響兩岸關係的重要因素。
在8至10月的兩岸關係關鍵轉折期間,張五岳認為,台灣應該穩中避戰;他反問,美國政府都區分中共與中國人民,中共對台也區分政府與人民,難道我們對占世界人口19%的大陸14億人要採取敵對態度,這對台灣2300萬人有利嗎?
「交流才是相互了解,消除誤解的唯一良方」,張五岳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