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性仁/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賴清德總統屆滿一周年,在總統府舉行記者會,發表執政周年談話並接受媒體提問。談話主題為「迎風轉型、穩健前行」,涵蓋「民主台灣、韌性精神、訴求團結」三訴求。全篇沒有提到中華民國,也罕見地沒有在本文中觸及到兩岸關係,但仍有在回答記者提問中有提到;對於美國,賴清德則是懇切呼籲殷殷期盼,放低姿態;對於日本,則是坦誠相告放鬆抒發情緒;賴清德總統相較於去年的演說,確實有所低調降溫,是否受到壓力?外界關注;但很可惜,賴清德又失去了一個給民眾方向的重要機會,當然這也不意味賴清德政府將轉向抗中的道路。
賴清德總統是自我克制?還是展現善意?眾說紛紜;他再次定調,台灣的經濟路線,會以市場為導向,推動立足台灣、布局全球、加強美國的經濟路線。但他跳過兩岸因素,既沒有去年520的沒有「祖國論」,也沒有今年的「境外敵對勢力」、更沒有近來的「併購說」;他也跳過大罷免正持續嚴重造成社會撕裂;也跳過美國對台灣的施壓及對核能的要求,一場精心設計的520演講全文,後續更重要的挑戰還在等著,正所謂聽其言觀其行。
對於520全文,首先,賴清德心口是否同一?要朝野團結,卻又全力搞大罷免,這是矛盾的;拋出規畫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是否別有居心?藉此以國安秘密為由,讓在野黨知難而退,以規範之理由使在野陣營不敢前去大陸交流?或是替賴政府在安全問題上背書?遂行賴清德的意志,即所謂利益及守護安全為前提,這真是一個羅生門。
其次,賴清德對中乾脆不提,卻在這篇文告中暗指中國大陸就是侵略者;賴清德並提到台灣曾經全世界戒嚴最久的國家,然而全文絕口不提中華民國,把國民黨打成戒嚴威權的施暴者,完全忽略國民黨在台灣政治轉型中的調整與變化。
再者,賴清德頻打民主牌,賴清德說,沒有任何一個台灣人,會放棄民主自由的生活;也沒有任何一位總統,可以背離民主自由的價值。他說,台灣的民主一路走來,從來不是靠仇恨動員,而是靠公民參與、凝聚而成。「我們不怕意見不同,因為民主的核心,就是在分歧中找到團結。」賴清德表示,他始終相信,民主的紛爭,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嘴巴說民主,但從民主的成分來看,許多做法都與真正的民主價值有所違背,非核家園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能源政策上,他提到重啟程序上有兩個必須,第一核安會必須訂定安全審查辦法,台電再依照此辦法進行自主安全檢查,評估有無重啟的安全條件、重啟的期程與成本效益。賴清德也說,政府也會依據「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共識」三個原則,來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地緣政治威脅,國際經貿體系重組等多重劇烈挑戰,負責任審慎應對。至於新式核能技術,賴清德表示,這尚待研究,政府將視未來情況再做決定。問題是,這中間所付出的成本又有誰能來承擔呢?
尤有甚者,賴清德沒有重申新兩國論、境外敵對勢力、非紅色供應鏈,或許是給美國一個交代;但他也隻字不提兩岸關係,刻意顯示自己還是有所堅持,並不會完全屈從美國壓力,照美國單全收,這就是賴清德有別於蔡英文的地方。
賴清德對美施展不開後轉向日本,他無法控制外力,包括中國大陸、美、日,他能做的就是內部的拼選舉、拼大罷免,拿到立院多數後就可以恣意妄為;賴清德在文告中提到,請在野支持4100億特別預算,認為十七項基於國家安全的必要作法是保護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但卻不曾告知4100億元及十七項策略是否有違反比例原則及公開透明之公眾討論?台灣人民是講道理的,有道理就會支持。
當然可想而知,接下來賴清德的壓力仍會接踵而至,賴清德的520講話,並不會緩解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相反地,兩岸關係無解,從大陸的反應來看,大陸國台辦在嗣後回應,批評賴清德玩兩面手法無新意、注定失敗。用台灣領導人稱呼賴清德;一方面指台灣領導人仍堅持台獨分裂立場,延續「民主對抗威權」虛假敘事,另一方面賴又宣稱願在「對等尊嚴」前提與大陸交流合作,企圖在「新兩國論」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對話的兩面手法了無新意、注定失敗。陳斌華表示,台獨分裂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台海緊張局勢才能緩和;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協商對話才有基礎,將全面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
再從美國的高關稅、中國大陸各項反制以及台灣面臨被邊緣化的國際處境及日益艱困的國際活動空間,賴清德的壓力十分巨大;對於美國只要繼續溝通對話有沒有解決的出路還很難說;但對中國大陸,如果沒有九二共識或新的替代論述做為兩岸關係恢復正常化的基礎,兩岸關係恐怕仍難以回春。
總之,相較於去年,今年的賴清德確實收斂不少,表現出謙卑的態度,但是,關鍵還是在聽其言觀其行,善意需要雙方,互信也需要雙方,兩岸雙方都有責任來確保台海和平。真正的答案在於賴清德接受日本相關團體的訪問,賴
總統接受日本知名藝人櫻井翔主持的新聞節目《news zero》專訪時表示,中國(大陸)併吞臺灣只是第一步。它最終的目的是要改變國際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因此,中國(大陸)的威脅是國際問題,我非常希望能夠尋求美國、日本,還有民主陣營,共同阻止中國(大陸)發動戰爭;預防比治療重要。接受日本團體的內容或許才是賴清德在520想說但未說出的真正心跡。
因此,賴清德總統在文告中提出四項因應作為,並重申只要在對等尊嚴前提下,台灣很樂意跟中國進行交流合作,透過交流取代圍堵,透過對話取代對抗,朝和平共榮的方向發展;然而,對等尊嚴如何判斷?或許應當表達更為清楚;跟中國進行交流合作有沒有違反相關法律的規定?這些都有賴清德更清楚的闡釋;兩岸併購說究竟是否為應付之詞?也希望能夠更進一步的告訴台灣民眾,以帶領台灣繼續向前走。
此外,對於諸多如禁團令、學術交流團、參訪團、ECFA議題、安全相關法律修改、台港與台澳之間關係、港澳條例是否廢止?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否還要修改?都應當明確告知民眾,如此才是負責任的態度。賴清德正在等待時機,達成他心中真正的夢想實現,可以確定的是,賴清德確實是一個台獨工作者;避談及少談兩岸關係並非台獨的態度有所轉變,反而低調中推進他的重要主張『國安17條』策略;這是一篇既讓人看穿,又讓人看不穿的文告,只有賴清德心中最為明白。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