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多國「圈粉」 泡泡瑪特漸漸由潮玩變流行文化

5月20日,顧客在韓國首爾明洞街區的泡泡瑪特店面前排隊。圖/取自新華社
5月20日,顧客在韓國首爾明洞街區的泡泡瑪特店面前排隊。圖/取自新華社

大陸潮玩品牌泡泡瑪特(POP MART)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圈粉」,憑藉明星效應、創新商業模式、在地化行銷與強大產業鏈支撐,已成為中國文化輸出中的代表性品牌。根據泡泡瑪特2025年第一季財報,其海外營收同比增長高達475%-480%,其中美洲市場更出現900%的爆炸性增長。LABUBU等主打IP在歐洲、美洲與東南亞市場頻頻掀起搶購熱潮,潮玩這一概念正從「小眾收藏」轉變為「流行文化現象」。

泡泡瑪特的國際化成功首先得益於明星帶動與社群平台的病毒式傳播策略。BLACKPINK成員Lisa、流行音樂天后蕾哈娜與奧斯卡影后凱特·布蘭切特等名人,均被拍到攜帶或佩戴泡泡瑪特旗下LABUBU玩偶,引發粉絲追捧。在Instagram與TikTok平台上,以LABUBUChallenge與POPmart為標籤的短視頻播放量突破千萬次,不少用戶自行開箱拍攝、分享盲盒心得,形成用戶自發創作(UGC)社群。據《時代》(Time)雜誌報導,蕾哈娜使用的LABUBU掛件在美國二手平台StockX上的售價高達原價5倍。

5月21日,顧客在泡泡瑪特英國倫敦牛津街店內選購。圖/取自新華社

5月21日,顧客在泡泡瑪特英國倫敦牛津街店內選購。圖/取自新華社

泡泡瑪特在歐美市場推行「盲盒+稀缺性+藝術聯名」模式,激起強烈的收藏與交易熱情。入門產品價格約為20美元,與咖啡價格接近,降低試水門檻;而隱藏款中籤率不足1%,增強消費黏性。據美國潮玩研究機構Toy Insights 2024年報告,美國潮玩愛好者年均收藏支出超過327美元,是傳統玩具的3倍以上。

二級市場交易同樣活躍:如「敖丙版哪吒」LABUBU在eBay平台溢價近9倍,原價599元人民幣(下同)的限定款LABUBU甚至被炒至逾1.4萬元。泡泡瑪特官方也表示將針對國際藏家推出數位鑑證與防偽功能,規範二手市場秩序。

為進一步深化品牌與不同市場的連結,泡泡瑪特積極推行「全球IP,在地敘事」戰略。其在巴黎盧浮宮附近開設的藝術主題店、紐約時代廣場旗艦店皆成為社群熱門「打卡地標」,倫敦、米蘭門店單日銷售屢創新高。

此外,還針對不同文化推出地區限定款:西班牙市場推出鬥牛士LABUBU、泰國則設計了泰式水燈節限定版,LABUBU更被泰國文化部授予「文旅體驗官」稱號。

泡泡瑪特依託大陸珠三角成熟的潮玩製造鏈條,從設計到量產僅需10天,成本比歐美品牌低約40%。根據《第一財經》報導,東莞工廠可在3天內完成設計初稿、7天內實現批量生產,確保新品快速推向全球市場。

泡泡瑪特2024年報指出,已簽約超過300名國內外藝術家,構建包括MOLLY、DIMOO、SKULLPANDA與THE MONSTERS在內的IP矩陣。其中THE MONSTERS系列2024年營收突破30億元,年增長726.6%,成為集團最強IP之一。

5月19日,顧客在泰國曼谷尚泰世界購物中心的泡泡瑪特門店選購商品。圖/取自新華社

5月19日,顧客在泰國曼谷尚泰世界購物中心的泡泡瑪特門店選購商品。圖/取自新華社

此外,品牌也開始試水跨媒體擴展,如開設IP主題樂園(如北京通州樂園試營運)、推出與動畫《哪吒2》的聯名產品,並與遊戲《怪物獵人》合作限量系列,試圖打造「潮玩宇宙」。

儘管目前發展迅猛,泡泡瑪特亦面臨挑戰:如日本市場盲盒泡沫化曾導致市場收縮23%,顯示審美與玩法疲勞可能引發消費下滑;此外,文化折扣與地緣政治風險仍是一大隱患,如歐美部分國家對中國文化商品存在潛在審查或輿論抵制風險。在技術層面,泡泡瑪特2025年4月的新品搶購活動因流量激增導致系統崩潰,引發部分海外消費者不滿,也突顯其需加強跨境數位基礎設施。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