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寧默/政治大學博士生
隨著川普就關稅問題與世界各國陷入一場「持久戰」,美國各州也被拖入其中,在川普關稅戰帶來的動盪和反復的同時,驅逐移民、物價上漲帶來的民生危機直接衝擊州一級單位;各州發現自己成為川普關稅戰的犧牲品,在現有制度下如何繞開聯邦,尋求州級獨立的對外貿易與合作,成為對沖川普關稅戰的良策。
五月初,6個美國東海岸州邀請加拿大6省省長在波士頓舉行會談,討論川普政府關稅政策的影響及維持美加貿易關係的方法。會上麻薩諸塞州州長表示川普的關稅破壞了美加雙邊關係,緬因州州長認為川普關稅隨意且有害,佛蒙特州州長認為對緊密盟友提高關稅不符合本州利益,值得注意的是該佛州州長斯科特(Phil Scott)是一名共和黨黨員。會議主要內容包括評估川普關稅對美加貿易的影響、評估開展州-省合作的可能;制定策略減輕關稅對本地企業和消費者的影響、強化旅遊等領域的合作關係。
該會談是近期較為明確的,美國州級單位繞開聯邦,開展貿易和外事活動的案例。此舉開啟了川普第二任期內美國州政府的準外交,反映了部分州對川普關稅政策的極端不滿,州政府試圖通過州際合作,直接與外國政府協商貿易問題。
州級機構繞開聯邦開展準外交活動此案並非首次,川普第一任期即出現州級機構繞開聯邦單獨開展貿易、國際合作等領域的外交往活動。例如,2017年為因應川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美國加州州長布朗(Jerry Brown)與中國政府簽署關於清潔能源和氣候變化合作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推動雙邊投資,促進加州企業在中國的市場准入;華盛頓州2019年與緊鄰的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簽署協議,加強兩地在能源、旅遊和科技領域的合作;2018年紐約州州長訪問歐洲招商引資;2018-2019年俄亥俄和伊利諾伊州長訪問中國、日本和韓國,試圖直接促成農產品出口合同。現隨著今年5月東部6州與加拿大6省的雙邊會晤,美國各州開啟新一輪的州級外交活動。
川普第一任期內美國很多州已展開獨立外貿路線
傳統來說,州級單位不負責外交事務。在其他總統任期內,州政府的對外交流活動多為補充性質,例如歐巴馬任州長時為了配合聯邦政策,促進對外推廣和招商引資開展出訪和會晤。川普任內州級政府對外交流呈現出新特徵,具體表現在對外交往頻率增加、針對聯邦的對抗性升高、區域聯盟合作模式持續強化。
首先,川普第一個任期的前兩年,至少20個州單獨組織了貿易代表團出訪他國,目的直指川普貿易戰帶來的衝擊,其中以華盛頓州、加利福尼亞州、紐約州等傳統民主黨州最為頻繁,呈現與川普路線相左的政策傾向;其次,川普任期內州級政府的對外交流呈現組織化特徵,誕生了區域聯盟的運作機制,比較顯著的案例是2008年成立的太平洋海岸合作組織(Pacific Coast Collaborative, PCC),在川普第一任期運作趨於成熟,成員包括美國的加州、俄勒岡州、華盛頓州和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組織聚焦在氣候變化、清潔能源推廣和降低貿易壁壘,該聯盟促進了華盛頓州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能源貿易;另一明顯繞開聯邦的案例是2017年美國24州聯合成立美國氣候聯盟(U.S. Climate Alliance),反對川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致力於以州級單位尋求國際清潔能源的合作與對話,行動獲得了聯合國氣候大會的認可。
規避違憲陰影 州级準外交關鍵在經貿
那麼州級準外交活動是否能夠成功繞開川普政府開展獨立自主的外交?恐怕存在難度。依據美國憲法第一條第十款「未經國會同意,任何州不得締結任何條約、聯盟或邦聯……不得與外國締結任何協定或契約」,可見在法律依據方面,雖然美國為聯邦制國家,但外交權仍全權屬於聯邦政府,由總統和國會行使。但現實中,各州仍舊存在一定靈活操作的空間,州級機構雖然不能締結條約,但州可以在國會同意後與外國簽署協定。州政府在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與外國的合作不算違反憲法,美國最高法院很少親自干預州一級的對外交流活動,這就給州級機構繞開川普的關稅戰留有空間。
州一級政府突破川普的貿易壁壘有以下途徑:首先,經濟領域屬於州政府的權力範圍,州政府可以通過組織貿易代表團、州長出訪的方式,強化現有跨國區域聯盟,通過簽署合作備忘錄(MOU)等方式保障在貿易、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合作成果;其次,建立內部的州際聯盟統籌訴求,在此基礎上進行對外合作,通過州級聯盟間接參與國際事務和協定;再次,可以通過氣候、環保、能源等傳統州級政府的強項開展議題外交;最後,州級政府可通過稅收減免、補貼等方式直接吸引外資、降低市場准入門檻、鼓勵跨境和轉口貿易,對沖川普的關稅持久戰。
美國州級政府在憲法下沒有正式外交權,但可以通過經貿、區域或氣候合作開展實質性活動,這將是州級政府突破川普貿易壁壘、實現自救的最佳突破口。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