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雲南昆明一名顧客在連鎖餐飲品牌「曹氏鴨脖」的門店用餐時,發現其麻辣燙餐碗內底印有「你像豬一樣能吃」的文字,引發社群網站廣泛關注與爭議。涉事門店隨後致歉稱「初衷只是想搞笑」,總部則表示相關碗具由門店自行採購,企業僅提供技術輸出、不負責日常運營。事件迅速升溫,掀起對低俗營銷與品牌管理責任的反思。
據《上游新聞》報導,5月27日,一名顧客在社群網站發文指出,曹氏鴨脖某門店的餐碗外沿刻有「碗底有驚喜」,但當其用餐至底部,卻赫然看到「你像豬一樣能吃」的語句。發文者表示「一點都不好笑,只覺得被冒犯」,認為這樣的表達方式對顧客缺乏尊重。
涉事門店負責人曾女士表示,該標語靈感來源於短影片平台,初衷是「趣味互動」,並稱消費者用餐前可要求使用其他標語碗(如「免單」「棒棒噠」等)。然而此說法未能平息輿論,多數網友指出:「用餐前根本不知情,事後補救缺乏誠意」。
湖南曹氏鴨脖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稱,該品牌採取加盟模式,門店自行負責餐具採購、產品定價與促銷活動,總部僅負責技術與品牌授權。「餐具上出現的內容,是該門店自行決定的,並不代表公司立場。」
然而這一「甩鍋式」回應引發業界質疑。有專家指出,在連鎖體系下,品牌方有責任制定明確的標準化管理規範,尤其在涉及顧客體驗與企業形象的行銷層面。
事件在網路上引發大量討論。多數網民認為,將「吃」與「豬」直接類比,雖然表面上包裝成「搞笑標語」,實則是一種對顧客的貶低與身材羞辱(body shaming)。在當下社會對健康飲食與心理健康愈發重視的背景下,這類低俗語言容易觸碰部分消費者的心理底線。
餐飲行銷專家朱潔接受《澎湃新聞》訪問時指出:「這種標語是典型的『冒犯式營銷』,若不慎踩線,很容易在爭議中損害品牌長期信任」。
該事件也暴露出曹氏鴨脖在加盟體系中的監管薄弱。據公開資料,該品牌成立於2013年,近年快速擴張,全大陸已有超過500家門店,但其加盟模式下「自由度大、統一性低」的管理方式屢受質疑。
2023年,曹氏鴨脖曾因「使用工業辣椒精」和「重口味調味料標籤不清」問題遭曝光。此次標語事件再度引發公眾對其品牌價值觀與品質控制的擔憂。
在社群網站影響力日益擴大,顧客的一則吐槽足以掀起全網輿論風暴。一次不當的「玩笑」可能帶來品牌信任的坍塌。真正長遠的企業價值,不在於一時「博眼球」,而在於能否讓每一位消費者在享用美食時,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你像豬一樣能吃」或許只是句話,但對品牌來說,是一記沉重的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