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印太沙皇」康貝爾任副國務卿案獲通過,美國聯邦參議院2月6日確認美國總統拜登提名的康貝爾擔任副國務卿,值得關注的是,他的路線長期以來都是抗衡中國。
美國之音報導,康貝爾(Kurt Campbell)將接替去年7月28日退休的雪蔓(Wendy Sherman),擔任國務院僅次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排名第二的美國外交官。印太戰略上,未來抗中攻策可以預期將更加強硬。
康貝爾在為去年12月的提名聽證會準備的證詞中表示:「今天的挑戰確實是全球性的。一個地區發生的事情會影響其他地區。我們的競爭對手正在彼此合作,只要看看中國、伊朗和北韓對俄羅斯侵略戰爭的支持就知道了。由於我們的聯盟和夥伴關係,我們在各個方面都變得更加強大。」
康貝爾並表示,美國在印太地區迫切需要與台灣站在一起,並支持菲律賓。
康貝爾強調與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和帛琉三個太平洋島國達成新的20年資助協定,以對抗北京的地區影響力的緊迫性。
康貝爾曾於2009年至2013年,在時任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的領導下擔任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
在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執政期間,康貝爾被視為是「重返亞洲」政策的推動者之一。
中央社報導,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任後,設置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職務,並由康貝爾出任。
拜登政府將由康貝爾肩負印太事務,重啟美、日、澳、印度的「四方安全對話」(The Quad),也積極推動「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日本、紐西蘭、英國成立非正式集團「藍色太平洋夥伴」(Partners in the Blue Pacific, PBP),強化與太平洋島國關係。
康貝爾過去至少6次訪台,與總統蔡英文、前總統馬英九及陳水扁都曾見過面;2013年初康貝爾卸任亞太助卿一職後,馬英九曾於當年10月在總統府親自頒贈「特種大綬景星勳章」。
在兩岸議題上,康貝爾多次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他曾在美國智庫亞洲協會(Asia Society)視訊座談時表示,美國支持台灣尊嚴、維持堅實的美台非官方關係,但不支持台獨。
美國聯邦參議院是以92票贊成、5票反對,通過康貝爾的人事案,康貝爾將接替退休的前副國務卿雪蔓職務,成為美國外交第二號人物,也是美國印太政策的重要舵手。
66歲的康貝爾是美國總統拜登政府中著名的中國專家,他曾表示,本世紀的長期利益主要在印太區域,並且存在真正的戰略意外風險。
他也指出,美國在印太地區迫切需要和台灣站在一起,並且支持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