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近日發表一篇談論日常稱呼習慣的文章,呼籲將從前「同志」一詞重歸主流,理由是其體現平等、真誠的態度及淳樸民風,文章引發大陸社群平台正反評論,有人認同該詞彙本身中性不易得罪人,不過也有網友直言,若想改正社會風氣,政府不如多做點實事或祭出相關政策。
該文章稱,隨經濟與文化多元發展,日常稱呼花樣百出,「先生」、「小姐」、「美女」、「老師」等詞語充斥社會,文中批評,部分稱呼逐漸喪失本意,甚至有矯情、虛浮之嫌,例如「小姐」一詞如今常令人產生輕佻感,「美女」則演變為無差別泛稱,而「老師」則被濫用,似乎人人皆可為師。
文章認為,稱呼不只是禮貌形式,也反映出人際交往的真誠與社會風氣的變遷,過去常用的「師傅」和「同志」不僅具備敬意,也傳遞出一種平實與尊重。而領導人現今常被稱為「頭兒」、「老大」或「老闆」,有迎合權勢的現象,長久下來可能滋長官僚主義與特權心態。
文章強調,稱呼的實質內涵不應被忽視,推動「同志」回歸,既是對過去良好社會風氣的回溯,也是對當前語言使用過度功利化的一種矯正,文章認為,樸實稱呼才呈現了人民間的深厚感情,越直白的稱呼,往往越蘊含真情。
該文章發布後即受到微博熱議,有網友支持該倡議,認為當今部分稱呼確實過度使用、「最討厭娛樂圈互稱老師,你教我啥了?」、「一聲同志,好有80年代膠片電影的感覺,挺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堅持,這句話老一輩再熟悉不過,同志一詞本身就是正向且莊重的」,不過有網友質疑,此呼籲是矯枉過正,且同志如今是特定性向的泛稱,隨意稱呼恐不尊重不同性向的人,也有網友發文批評,若老闆一詞改叫同志,跋扈態度就能「立地成佛」太過魔幻「想讓社會風氣好起來,少點新意思,多點真動作吧」
另有網友指出,稱呼文化的轉變,不僅受語言習慣與時代潮流影響,也與社會結構、文化心理相關。例如「老師」稱呼在醫師、美髮師、藝人等領域蔚為風潮,或為職業尊重,也可能因語言上較無冒犯風險而廣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