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工到稀土 北京精準封殺 台灣6000億供應鏈拉警報

漢翔在內的我8家軍工企業遭中方列入「兩用物項」出口管制名單。圖/取自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臉書
漢翔在內的我8家軍工企業遭中方列入「兩用物項」出口管制名單。圖/取自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臉書

大陸商務部昨天(9日)宣布,管制8家台灣軍工相關企業,禁止向其出口「兩用物項」,此舉即日起生效。對此,學者苑舉正指出,兩用物項(軍民兩用技術或物品)與稀土資源關聯緊密,特別是高階軍事裝備對稀土材料的依賴程度極高,而台灣每年自大陸進口稀土估達新台幣6000億元,若大陸出口措施持續縮緊,勢將重創台灣軍事與高科技產業的產製鏈。

此次被列入名單的包括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山科學研究院、經緯航太科技公司、仲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龍德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與攻衛股份有限公司,上述企業皆為台灣軍工產業鏈關鍵角色。其中漢翔與中科院更被視為台灣自主軍事研發的核心機構。

苑舉正昨晚於政論節目《全球大爆卦》指出,從整體時機與名單構成來看,陸方舉動可從三層面解讀。其一,兩岸軍事與政治對峙升溫下,台灣正呈現「全面鷹派化」,大陸選擇對軍工領域實施管制,意在阻斷其戰力擴張所需關鍵物資。

其二,兩用技術與稀土資源關聯緊密,特別是高階軍事裝備對稀土材料的依賴程度極高。台灣每年自大陸進口稀土估達新台幣6000億元,若大陸持續收緊出口,勢將重創台灣軍事與高科技產業的產製鏈。

其三,苑舉正直言,這項制裁象徵兩岸互信「斷崖式崩解」,北京此舉不單是經濟手段,更是對兩岸政治關係破裂的「實質警告」。

據《中評社》報導,前立委邱毅警告,這波軍工鎖喉措施「可能只是開始」,下一步極可能擴及台灣無人機產業鏈。他指出,無人機列為「非紅供應鏈」核心項目,但其電機、導航與推進系統均高度依賴大陸稀土與磁材。一旦大陸斷供,台灣無人機自製能力將陷入癱瘓。

邱毅指出,大陸自美中貿易戰後已深知稀土的戰略價值,並正建立更全面的稀土出口管制制度,對象涵蓋美歐日韓等多國,台灣不可能會是例外,加上兩岸缺乏溝通管道,北京以稀土作為壓制「以武謀獨」的手段已無可厚非。

邱毅認為,這波行動亦反映北京對台灣近來限制華為、封鎖大陸晶片與AI技術的反制,從對等原則看其實站得住腳。他直言「在當前兩岸關係惡化的背景下,大陸不可能繼續輸出台灣可能用於製造武器、對準大陸的戰略資源。」

對於外傳管制稀土出口部分,漢翔稱,公司不會直接購買中方稀土提煉,是向其他供應商買原物料,會審慎評估突如其來的政策,對於公司民用業務,確有影響。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