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舉「反共牌」不回頭  大罷免訴求恐釀兩岸新一輪衝突

全台31個罷免團體響應「反共護台志工聯盟」發起的「護國大遶境」活動,大罷免結果恐升溫兩岸情勢。圖/取自「護國大遶境」臉書
全台31個罷免團體響應「反共護台志工聯盟」發起的「護國大遶境」活動,大罷免結果恐升溫兩岸情勢。圖/取自「護國大遶境」臉書

隨著26日罷免案投票逼近,全台31個罷免團體日前自花蓮啟動「護國大遶境」,高舉「反共護台」招牌,近日更以「國旗牌」展開催票攻勢。據報導,民進黨內部人士指出,罷團積極鎖定中間與淺藍選民兩族群,要將「反共」意識化為全台共識。不過,國民黨前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先前就警示,賴清德上任後兩岸情勢日趨嚴峻,大罷免結果恐造成北京再次軍演的藉口。

「護國大遶境」活動4日在花蓮誓師出發,護台聯盟發起人曹興誠當時授旗時明言,目標直指「親共賣台」的國民黨立委,認為民進黨應義無反顧地支持罷免行動。而罷團文宣及車隊遊行這幾天遍布國旗、孫中山與蔣經國影像,甚至在街頭播放《國旗歌》,意圖強化「中華民國派」護國形象。

民進黨內部人士指出,罷團策略精準鎖定中間與淺藍選民,意圖促成「中華民國派」與「台灣派」的共融,將「罷免」塑造成一場全民反共的政治表態。國民黨支持者中也有不少擁護中華民國旗幟者,罷團巧妙運用這層身分認同,期望拉抬罷免同意票的投票率。

然而,這股罷免浪潮引起兩岸局勢再度升溫的憂慮。張榮恭日前就在一場公開演講警示,賴清德上任後兩岸已多次因其言論升高緊張態勢,去年就職演說與國慶談話皆引發共軍「聯合利劍」軍演,如今又在大罷免之際啟動「團結十講」,恐為北京提供再次軍演的藉口。

張榮恭指出,26日的罷免案「很可能成為北京觀察台灣社會動態的指標」,進而決定是否進一步升高軍事壓力,呼籲台灣政界審慎因應,不應讓內部政治操作輕易觸動區域安全的敏感神經。

與此不同,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昨天(10日)則表態稱,他認為罷免案完全屬於「台灣內政問題」,只是民眾對個別立委政治表現的不信任投票,而大陸的軍事施壓與台灣的反共潮沒有任何關係。

梁文傑強調,「誰該被罷、誰不該被罷,是台灣人民自己的決定」,中共若試圖藉機滋事,結果必然不會如其所願。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