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揭台灣漁業涉虐移工!業者批冷飯熱炒:妖魔化遠洋漁業

示意圖。外媒報導,台灣遠洋漁業涉虐待外籍移工,有印尼移工斷指卻無法返航。圖/取自農業部農業兒童網站
示意圖。外媒報導,台灣遠洋漁業涉虐待外籍移工,有印尼移工斷指卻無法返航。圖/取自農業部農業兒童網站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控我國依賴許多外籍移工的遠洋漁業壓榨勞工、強迫勞動,甚至有印尼移工在船上遭金屬門壓斷雙指,船長卻拒絕返回港口,導致他一個多月都只能忍痛用牙籤挑掉裸露的碎骨。對此,我國遠洋漁業產業相關協會駁斥,CNN引用已結案之個案,將其作為當前產業常態代表,且未查證後續處置與無視制度改革的努力,對產業造成嚴重誤導與污名,實不客觀。

CNN報導《台灣遠洋漁業陷虐待、傷亡與剝削指控》,台灣擁有世界第二大遠洋捕魚船隊,向世界各地供應海鮮。台灣也被視為亞洲自由和人權的燈塔,在平等方面有著相對良好的記錄。但台灣對待移工的方式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際關注。

其中一起案例為,印尼移工唐科塔(Silwanus Tangkotta)去年在太平洋上的一艘台灣漁船工作時,一道巨浪導致厚重的金屬門砸在他的手指上,壓碎他的中指和無名指。但當時漁船距離台灣5000公里,船長拒絕返回港口,稱補撈的漁獲還不夠該次出航,一個多月以來,唐科塔只能忍受劇痛,不得不用膠帶包紮傷口,並用牙籤挑出裸露的骨頭,「我盡了一切努力……我用指甲刀和牙籤把突出的骨頭弄掉,如果我不把碎骨拔出來,就會繼續感染,我的手指就會磨破」。

幾週後他被轉移到另一艘仍在捕魚的船上,直到一個月後才在台灣住院治療,但唐科塔也立刻收到解雇信,公司所寫的理由不是因為受傷,而是職位結束,因此他也沒有獲得賠償。38歲的唐科塔來自印尼雅加達,2019年起就在台灣漁船上工作,他在一艘中型漁船上工作4個月,每天工作18小時、中間只有短暫休息,更大的問題則是船上沒有網路,無法聯繫親人也無法求助。

針對CNN指控,台灣區鮪魚公會、台灣區魷秋公會、台灣區圍網公會、台灣鮪延繩釣協會、遠洋漁業青年聯誼會、遠洋漁業智庫聯合發布聲明,指出台灣為亞洲少數積極推動制度性人權改革的漁業國家,產業公協會除配合政府政策外,更主動建立跨國合作框架,亦為亞洲少數推動由工人代表與雇主協商簽署「團體協約」的國家之一。

在遠洋漁業公協會與印尼漁工工會(SPPI)共同倡議下,已成功簽署第二次跨國團體協約,聚焦於建立公平僱用機制、外派費用透明化、健康檢查制度、上船前訓練、升遷制度及爭議處理等,雙方依誠信原則執行並持續優化,以保障漁工與業者雙方權益及穩定性。

聲明強調,即便已努力改善,仍可能發生少數影響船員權益的不當個案,對此,都將其視為慘痛卻寶貴的負面教材,將嚴肅面對並積極改進,確保所有漁工獲得尊重與公平對待,同時,對於少數陳年個案,堅定認為不應無限冷飯熱炒,更不容有心人士透過媒體刻意妖魔化遠洋漁業、抹滅業者長期的努力與成就,刻意形塑遠洋產業的不當負面形象。

遠洋工作條件艱辛,遠洋公協會理解國際社會對外籍漁工處境的關切,但反對將個案簡化為「制度性奴役」的結論,勞動條件應以制度治理、跨國合作與持續改善為本;工人權益保護需工會、業者、政府、來源國及民間團體共同努力,避免單一指控否定整體努力。呼籲媒體查證報導內容,反映制度改善成果及多元觀點,促進理性討論與國際對話。

聲明提到,將持續加強與漁業署、來源國政府、印尼漁工工會及國際組織的合作,推動更加透明且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落實漁工的安全、健康與福祉,致力讓台灣遠洋漁業成為具國際競爭力且符合人權標準的典範產業。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