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阿里、拼多多搶先 京東殺入短劇市場!年薪140萬人民幣招才爭流量

不讓阿里、拼多多搶先 京東殺入短劇市場。圖/取自ㄧ個很哇塞的女孩她媽微博
不讓阿里、拼多多搶先 京東殺入短劇市場。圖/取自ㄧ個很哇塞的女孩她媽微博

在繼外賣領域之後,京東正將觸角延伸至火熱的短劇賽道。《科創板日報》發現,京東近期正在高薪招募「短劇內容策略運營」、「短劇內容運營」等崗位,薪資水準高達年薪140萬元(人民幣,下同),顯示其對進軍短劇市場的高度重視與決心。

招聘訊息顯示,京東短劇策略崗位不僅需分析市場內容流行趨勢,還要構建短劇IP與劇本分級體系、優化生產資料採買,並需與推薦系統、產品團隊緊密協作,以推動用戶增長與業務變現。短劇從業者顏敏指出,京東此次高薪招募,反映其試圖自源頭建構完整內容生態、實現流量增長與商業轉化雙贏的意圖。她分析,短劇因節奏緊湊、情節吸引力強、觀看門檻低,成為當前最具流量磁吸效應的新型內容形式。隨著流量紅利逐步消退,平台獲取新用戶與維繫舊用戶的成本不斷上升,京東希望透過短劇延長用戶停留時間,增強平台黏性,是搶占新流量陣地的積極布局。

事實上,電商巨頭對短劇早已展開布局。界面新聞指出,2023年底,拼多多率先推出「多多有好劇計畫」,採用流量分成模式扶持原創精品短劇,並於2024年4月在「多多視頻」內部開設短劇專區,與直播、推薦等功能並列,主打免費觀看與高頻互動,意在提升用戶黏性與使用時長。

阿里則透過「品牌定制短劇」戰略,進一步深耕內容與商業轉化結合。2024年起,阿里對合作品牌短劇提供千萬元級別資金與超10億流量扶持,與知名IP、明星、頭部內容機構合作。據《晚點LatePost》報導,歐萊雅、三星、洋河等品牌藉由短劇在大促節點進行「預熱種草」,大幅提升新品拉新與轉化效率。

短劇因節奏緊湊、情節吸引力強、觀看門檻低,成為當前最具流量磁吸效應的新型內容形式。圖/取自小ㄚ的短劇微博

短劇因節奏緊湊、情節吸引力強、觀看門檻低,成為當前最具流量磁吸效應的新型內容形式。圖/取自小ㄚ的短劇微博

36氪報導,三星2024年春節檔短劇中,新用戶占比超過90%;洋河與相聲演員孫越合作的短劇+直播聯動專案,單日GMV突破310萬元,成功打通短劇內容與實時購物鏈路。

在多家平台加速搶灘下,短劇產業正從單純內容競爭升級為全鏈路商業化生態比拼。顏敏表示,當下平台不再只是製作有趣劇情,而是搭建包含內容生產、流量分發、廣告營收、帶貨轉化等一體化閉環。這場短劇流量爭奪戰,或將成為下一波互聯網內容產業格局重塑的關鍵轉折點。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QuestMobile 2024年Q1報告,短劇用戶規模已突破5億人,日均使用時長達45分鐘,遠高於圖文資訊與直播。市場預估,2025年中國短劇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00億元,年增速高達35%以上,已成為繼短視頻、直播後的第三大用戶內容消費場景。

面對存量競爭時代,短劇不僅成為平台黏住用戶的「內容抓手」,更是品牌推廣、商品轉化、用戶經營的重要工具。京東此次大舉高薪招募,象徵著短劇從「內容副業」走向「平台主業」的轉折點。隨著阿里、拼多多、京東三大電商全面進場,短劇產業或將迎來一輪全新的黃金發展期。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