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不濟又遭俄軍重重包圍 烏克蘭撤守東部戰略重鎮

烏克蘭宣布自東部戰略重鎮卡夫狄卡夫撤軍。圖/取自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官方《YouTube》頻道
烏克蘭宣布自東部戰略重鎮卡夫狄卡夫撤軍。圖/取自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官方《YouTube》頻道

在經過4個月的纏鬥後,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西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於當地周五(16日)深夜宣布,烏軍立即撤出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Donetsk)戰略重鎮阿夫迪夫卡(Avdiivka)。這個撤出的時機十分敏感,因為俄羅斯正面對下周六(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2周年以及3月的總統選舉,盼能提振士氣。

根據《美國廣播公司》(ABC)與《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阿夫迪夫卡已被俄軍重重包圍達4個月,守軍陷於苦戰,烏克蘭南部戰線司令塔納夫斯基(Oleksandr Tarnavskyi)當天坦承戰場形勢困難,防禦工事只剩下廢墟和一堆碎磚,首要任務是挽救士兵性命,「在敵軍以10比1的砲擊優勢越過己方士兵屍體的情況下,這是唯一正確的決定」,俄羅斯實際上正在「將阿夫迪夫卡從地球表面抹去」,僅當日烏軍就擊退了30多次俄軍襲擊。他指阿夫迪夫卡是整個前線戰鬥最激烈的防區,敵人不分晝夜地發動大規模炸彈襲擊,而且不停地從多個方向同時進攻。

上周才接任總司令的西爾斯基周五指出,基於阿夫迪夫卡周邊的作戰情況,為了避免被包圍,以及保護軍人生命與健康,他決定從該市撤出部隊,轉入更有利的防線進行防禦。西爾斯基認為,烏克蘭士兵在該地區盡一切可能摧毀俄羅斯最優秀的軍事單位,並在人力和裝備方面對敵人造成重大損失,烏克蘭正在採取措施穩定局勢並維持陣地,重申「軍人的生命是最有價值的」。

由於西方軍援的動搖,大大加重了部隊的疲勞,阿夫迪夫卡前線自2023年10月以來承受著俄軍不斷加大的進攻壓力。另一方面,烏軍在當地的劣勢日益惡化,兵力嚴重不足,寡不敵眾。烏克蘭第三獨立突擊旅(3-тя окрема штурмова бригада)同日發布一段在阿夫迪夫卡作戰的影片,可見士兵在一座大型焦化廠的地牢躲避俄軍猛烈炮擊。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周四(15日)表示,俄羅斯軍隊開始輾倒烏克蘭東部城市的防禦,阿夫迪夫卡面臨落入俄羅斯手中的風險,他將這一事態發展「很大程度上」歸咎於烏克蘭軍隊的砲彈彈藥即將耗盡。美國是烏克蘭最大的單一支持國,但為基輔提供的約600億美元(約台幣1.88兆元)資金,卻因美國立法者間的政治分歧而受到阻礙,遲遲未能到位。

華盛頓智庫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周四也表示,奪取阿夫迪夫卡對於克里姆林宮來說只是象徵性的勝利,並不會為1500公里範圍的前線帶來重大變化,「俄羅斯可能奪取阿夫迪夫卡,但不會產生重大行動意義,只會為克里姆林宮帶來立竿見影的聲量與政治勝利」,「即使俄羅斯軍隊佔領了該定點,他們也不太可能在阿夫季夫卡取得快速、具有重大作戰意義的進展,而俄羅斯佔領阿夫季夫卡最多只會為進一步有限的戰術收益創造條件」。

《英國廣播公司》認為,即將滿2周年的俄烏戰爭已成為消耗戰,俄羅斯有3.31億人口,是烏克蘭的7倍以上,雙方國力的差距越來越明顯。正如烏克蘭其他的前線據點,俄羅斯這次佔領的阿夫迪夫卡也只是座幾乎全毀的城市,但俄羅斯將訓練最精良的軍力部署在此,同時每天至少投擲60枚炸彈加以空襲。烏克蘭第三獨立突擊旅副指揮官庫札雪夫(Rodion Kudryashov)上校表示,「俄羅斯無力達成戰略目標,只能達成戰術目標」,並稱俄軍兵力是烏克蘭的7倍,「我們好像在打2個敵人」。

庫札雪夫認為,俄羅斯不會再向其他城市推進,對俄軍而言,拿下阿夫迪卡夫能減輕俄軍在早先就已佔領的頓內茨克市(Donetsk)的壓力。烏克蘭2022年夏天也曾因抵擋不住俄軍攻擊而被迫撤退。後來在西方國家軍援的武器到位,軍方才轉移策略,去年成功改變戰局,解放了南部赫松州(Kherson)和東部哈爾科夫州(Kharkiv)。

但現在戰情又再發生變化。全球政治對戰場的影響力更加重要。西方國家軍援的延遲,直接造成了阿夫迪夫卡的失守。美國一直是烏克蘭最大的軍援國,無論是規模和速度都領先其他國家,如今美國眾議院仍未通過對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的950億美元軍援預算案,其他西方國家也很努力在彌補這個缺口。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