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有譜?《南華早報》:川普或將在APEC前夕訪陸 台灣問題勢必是焦點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傳出最快將於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前,便親自訪問大陸進行「川習會」。圖/取自新華社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傳出最快將於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前,便親自訪問大陸進行「川習會」。圖/取自新華社

據《南華早報》獨家報導,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已與習近平討論過雙方會談一事,至於確切時間,分析人士指出,「川習會」最有機會時間點有兩個,一是今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於南韓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期間,二則是APEC前,川普親自訪問中國大陸,為因關稅引起爭端的美中關係尋求回溫。

據報導,知情人士表示,川普與習近平兩人已討論過在亞太地區進行雙邊會談,不過具體時間與地點尚未敲定,雙方目前正評估合適的接觸方式,盼在緊張的貿易局勢中尋找緩解契機。

美中貿易戰未止,川普強調「關稅保護」主張,認為應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0%的基本關稅,且對「問題最嚴重」的地區加以更高幅度的懲罰稅率,目前,美對中部分商品的關稅飆至55%,川普則設下8月12日為與北京達成實質關稅協議的最後期限。

儘管川普尚未回應是否確定與習近平於秋季會晤,不過據彭博先前報導,川普(Donald Trump)近期在內部會議對大陸軟化態度明顯,且鬆綁輝達(NVIDIA)對陸銷售H20晶片,消息人士更指出,川普為穩定美中關係,白宮也在考慮延後原本8月12日恢復對中加徵關稅的措施,美中「關稅休兵」期限可能會再延長三個月。

中美雙方近期也有象徵性的高層互動,11日,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與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在馬來西亞舉行會談,雙方皆形容會晤「具有建設性且具成果」。盧比奧甚至透露,習近平已邀請川普訪中,並稱雙方均展現「會晤意願強烈」。

大陸方面,商務部長王文濤18日在歐洲出席會議期間也表示,中方希望恢復與美方的穩定貿易關係,並指出最近的接觸顯示雙方應避免再開啟新一輪關稅對抗。

儘管川普強調關稅政策能刺激美國製造業發展,但此舉也引發外界疑慮。批評聲音認為,過度依賴關稅恐導致美國消費品價格攀升,加重民眾經濟負擔,對內部市場形成壓力。

全球政治風險諮詢組織歐亞集團(EurasiaGroup)高級分析師Jeremy Chan直言,兩人會晤與否實際取決於中國的態度,中國極度重視禮儀程序,會前須安排好所有協議細節,但川普的性格則樂於在吃漢堡時一同討論完所有內容。如果能成行,川普一定會立即搭機飛往北京。

JeremyChan表示,多項因素都可能破壞雙方會面,包括台灣問題或白宮內部鷹派勢力的行動「如果峰會真要辦,前期準備非常重要,但只要途中有一次失誤,整件事都將功虧一簣。」

清華大學國際安全與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孫成昊認為,雙方領袖直接會晤有助於打破如芬太尼、關稅等問題的僵局。

歐亞集團預測,中方預計仍會維持對盧比奧時任參議員時實施的制裁,以保留對美籌碼,避免給外界一種「向華盛頓低頭」的印象,但盧比奧若確定訪中,可能會安排某種「暫停制裁」或其他有台階可下的方式作為外交妥協。

總統賴清德近日也傳出8月將訪問中南美洲友邦,且屆時將過境美國紐約及達拉斯,引來陸方強烈反彈。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表示,目前美中會晤前景仍不明朗,北京將密切觀察華府對賴清德過境的安排。他指出:「若賴過境期間出現重大挑釁事件,或美方給予過高調的接待,將可能損害雙方長期以來苦心經營的互信與善意。」

綜合陸媒報導,北京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刁大明表示,在有利條件與適當氛圍下,兩位領袖的任何互動都有助於穩定與發展雙方關係,但美方若堅持圍堵中國、或在台灣問題上「干涉」,則將為兩國元首會晤製造障礙。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美國分部總監葛來儀(Bonnie Glaser)則表示,從她與中方官員的交流來看,這場會晤對中國有益,她指出:「他們認為領袖會晤可以為雙邊關係帶來更多穩定,也能提供習近平一個機會,要求川普放寬某些科技限制,並重申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甚至可能表態支持和平統一的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