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普發現金1萬元可緩解短期關稅衝擊

立法院三讀通過特別條例,其中重點內容是將向全國民眾普發現金,每人新台幣1萬元。圖/取自傅崐萁臉書
立法院三讀通過特別條例,其中重點內容是將向全國民眾普發現金,每人新台幣1萬元。圖/取自傅崐萁臉書

向前 /經濟學博士、文字數據工作者

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對台灣經濟造成的衝擊,立法院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其中重點內容是將向全國民眾普發現金,每人新台幣1萬元。

美國對台灣提高關稅,無疑將對台灣的經濟成長造成衝擊。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準備對資通訊產品單方面施加關稅,這意味著台灣即使原本有「ITA協定」下享受零關稅的台灣電子產品,在新的「對等關稅」架構下,出口到美國仍可能被課以高關稅。

如果一旦台灣被課徵的稅率高達25-32%,堪比歐盟和日本等國家的關稅,多數研究機構和學者都表示擔憂:

1.台灣GDP成長難保3%。

2.對美出口減少,對台灣GDP造成約 下降1.5%的衝擊。

3.企業獲利下修:電子業(占台股獲利78% ),將面臨5%至30%不等的關稅轉嫁壓力。以台灣50指數企業為例,2025年第二季獲利年增率,將原本的15.2%下修至10.5%,第三季甚至可能面臨近三年來首次的年增率衰退。

4.無薪假人數攀升:目前受影響而實施無薪假的人數已達到1,417人,占總無薪假人數的44%,顯示對就業市場的衝擊。

根據勞動部最新數據,截至 2025年7月16日,全台實施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的總人數為 3,196人,創下近六個月新高。其中受美國關稅影響而實施無薪假的人數為1,417人,涉及56家企業。

普發現金一萬元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普發現金會產生乘數效應,政府每增加一筆支出或轉移支付(例如普發現金),由於這筆錢會在經濟體內多次流轉、消費與再消費,最終會對GDP產生數倍於原始金額的擴大效應。以台灣約2,300萬人口計算,普發現金1萬元將釋出約2,300億元的現金到市場。

對於受關稅衝擊而收入減少的無薪假勞工、中低收入家庭,他們對這筆現金的邊際消費傾向通常較高。這類群體獲得的1萬元,很可能直接用於支付生活開銷、購買必需品,這會直接轉化為消費支出,對經濟刺激效果較為顯著。台灣的MPC預估約為0.6至0.7(即每獲得100元會消費60至70元),那麼2,300億元的現金,可能在第一輪創造約1,380億元至1,610億元的消費。若進一步考慮乘數效應,其對GDP的整體貢獻可能在2,300億元至約5,750億元之間(如果MPC為0.6,乘數為2.5,則2300億x 2.5 = 5750億)。

而美國關稅對台灣GDP的衝擊,先前有評估GDP成長率難以保住3%,甚至有預估對GDP造成約1.5%的衝擊。以台灣2024年GDP約新台幣23.5兆元粗略計算,1.5%的衝擊約為3,500億元。因此,普發現金1萬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確實有可能抵銷部分甚至大部分(取決於MPC和實際衝擊幅度)美國關稅對台灣GDP的負面影響。

台灣在過去16年都發放現金及消費券沒有債留子孫

台灣過去普發現金或消費券的經驗,主要是為了刺激經濟或因應重大事件(如金融海嘯、疫情)。發放順序是2009年馬英九時的振興經濟消費券每人3600、2020年蔡英文時,每人以1000元換價值3000的三倍券、2021年蔡英文的振興五倍券、2023年同為蔡英文時的6000元現金。

除了台灣,世界上也有不少國家曾推出發放現金或消費券的政策,多數是為了應對經濟危機、刺激消費或作為社會福利的一部分。

美國關稅造成的產業衝擊和無薪假,會降低民眾對未來收入的預期,進而抑制消費意願。此時普發現金,有助於提振消費,至少在短期內增加民眾的可支配所得,促使他們進行消費,有助於穩定市場。普發現金一萬元,無疑是一劑及時的強心針,有助於穩定社會民心和提振短期消費。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