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歹戲拖棚:石破茂不惜鬥到底?

石破茂自去年10月眾議院選後至今,無論在國會攻防、經濟政策、社會福利等層面,沒有展現日本選民希望的領導能力以及可靠的政策產出。圖/取自石破茂臉書
石破茂自去年10月眾議院選後至今,無論在國會攻防、經濟政策、社會福利等層面,沒有展現日本選民希望的領導能力以及可靠的政策產出。圖/取自石破茂臉書

武成/翻轉教育與行動學習學會特約研究員

日本參議院共有248席,參議員任期6年,每3年改選一半議席,也就是124席。這次改選包含選舉區74席與50席比例代表,再加上1席東京選區補選,總共要選出125席。

保守選票鬆動 極右反中政黨尚未站穩

7月20日日本參議員選舉開票結果,執政的自民黨在區域選區獲得27席,政黨比例代表獲得12席,合計39席,雖然仍是相對獲得最多席次的政黨,但在參議院則失去多數黨地位;而非自民黨陣營總計獲得126席,比參議院全部席次過半所需的125席次多出1席。加上自民黨在眾議員去年10月改選後,自民黨獲得191席,不及過半所需的233席。日本憲法規定眾議院優位原則,雖然兩院都有立法權,在首相選舉和預算案,眾議院具有優先權,兩院意思不一致時,眾院可以用2/3表決否決參議院。石破茂去年丟眾議院,今年丟了參議院,接下來若要走少數黨執政的路子,確實佈滿荊棘。

石破茂和自民黨選舉主責者,也就是幹事長森山裕,雙雙否認辭職。即便上屆自民黨總裁選舉,以些微差距落敗的高市早苗,在選前表態,有意角逐自民黨總裁,但自民黨似乎沒有立即啟動總裁(黨魁)選舉的壓力。不過台灣方面的評論如:「為什麼選得這麼差,還沒有貫徹責任政治下台」、「石破茂親中反美、導致日本國民不信任」等等,這些比較充滿主觀情緒的文字,竟然出自所謂「知日」的台灣專家的評論文章中,恐怕會令人笑掉大牙。試問,採取內閣制的日本,就算由小泉進次郎或高市早苗取代石破,成為自民黨總裁,在眾議院非多數的情況下,也不必然保證可以擔任首相;此外,當前日本外有川普高關稅壓迫,內有在野黨追打的情境下,也該知道讓石破茂「死透了(自己)再上」的道理;換句話說,讓石破茂內閣支持度繼續跌,才符合黨內石破政敵真正的盤算,台灣自認「知日」的專家們同意嗎?

黑貓白貓、能穩定日本經濟的就是好貓

根據NHK選前民意調查,這次參議院選舉,日本選民最為關心的議題是「社會保障與少子化」占29%;人民第二關心的是「因應稻米及物價上漲對策」占28%;再來是「應對美國關稅措施」與「政治與金錢問題」各占8%;最後才是「外交與安全保障」及「有關外國人的政策」各占7%。NHK的調查每月進行,機構效應較低,民意分布接近常態分布。由此可見,執政的「自民黨」在國內政策議題上,無法得到選民的認可,是這次失敗的主因,恐非傾中態度所致。或許有人會說,此次斬獲15席的極右派新興政黨「參政黨」表現不俗,代表日本政治右傾化、鷹派當道、將採取更激進仇中路線,這或許仍流於過度解釋。

自(民)公(明)兩黨聯立政權始於1996年橋本龍太郎內閣,自民黨為了在眾議院達到穩定過半或是超穩定過半,在各選區與「公明黨」進行策略合作,禮讓「公明黨」,交換「公明黨」的政黨票,「公明黨」主要依靠支持其的母體,就是宗教團體「創價學會」為動員基礎;但近年在組織老化以及接班人不夠強的挑戰下,公明黨整體盤勢萎縮,保守選民組鐵票的鬆動,使這次參院選舉中,「自民黨」與「公明黨」的組織票都失靈。

較為令人信服的說法,是「自民黨」保守選票鬆動,且石破自去年10月眾議院選後至今,無論在國會攻防、經濟政策、社會福利等層面,沒有展現日本選民希望的領導能力以及可靠的政策產出;對美關稅交涉7次,缺乏突破,勉強可以說是第二個理由。至於這次崛起的右派政黨「參政黨」,如果沒有經歷至少兩次選舉的觀察,無法被當成一個穩定的政黨看待;畢竟「參政黨」除了喊出「日本優先」和反中基調以外,許多政策都是空白,這樣的政黨基本上不具備與「自民黨」談判的能力,也不是「中道保守」調性的「自民黨」合作唯一選項。後續「自民黨」如果發揮裂解小黨的本事,就有望拿回執改主導權。到時候是石破茂跌倒,還是歹戲仍可拖棚,請看官們拭目以待,且看筆者下回分解。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