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輔當局試圖削弱反貪機構的獨立性,引爆罕見的戰時民怨。數千名烏克蘭民眾日前上街示威,該國新世代延續2014年起義精神,在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辦公室外高喊口號。現場氣氛如同節慶,卻瀰漫著對政府的憤怒。澤倫斯基長期建立的「戰時堅毅領袖」形象,也因此面臨前所未有的質疑。一名18歲的年輕示威者說:「我們想親手打造自己的未來。」
這場抗議以年輕人為主,其中許多人在2014年「廣場起義」(Maidan Revolution)時還只是孩童。群眾高喊:「否決這項法案!」、「反對打壓獨立機構!」儘管全國處於戒嚴狀態,現場僅有兩名警察駐守,氣氛甚至帶著歡樂色彩。這是自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活動,類似的抗議也出現在烏克蘭其他約十座城市。
路透報導,來自東部頓內茨克(Donetsk)的莫爾洪在23日晚間抗議進入第二夜時說:「我今年18歲,我覺得這讓我肩負起某種責任。」莫爾洪在2014年烏克蘭推翻親俄總統、轉向西方的起義發生時,還只是個孩子。如今,她和數千名基輔的年輕人站上前線,抗議行動目的在守護那場革命留下的遺產。
莫爾洪與她的同輩在免簽旅行與全面戰爭並存的年代成長,對於政府試圖限制那些原本為打擊貪腐而設立的機構感到憤怒。清除腐敗是烏克蘭未來加入歐盟的關鍵條件之一。
2014年的「廣場起義」得名自當年爆發大規模示威的基輔獨立廣場,是反對後共產時代長期失政的起義,並在西方財政與政治支援下推動改革。如今,打擊腐敗被視為清除俄羅斯殖民遺緒的核心任務,也正當化烏軍在戰場上的巨大犧牲。
烏克蘭國會通過的法案(正式名稱為12414號草案)對反貪機構權限做出重大調整。檢察總長將對烏克蘭國家反貪局(NABU)與特別反貪檢察官辦公室(SAPO)握有更大控制權,包括調查權、案件介入與人事安排,甚至可關閉案件或將其轉交他機關辦理。
讓人震驚的不只是法案的內容,還包括它的通過方式與速度:法案在一天內倉促表決,且被隱藏在與執法改革無關的修法條文中,隨即簽署並公布。
澤倫斯基23日態度似乎軟化,承諾將維持兩個反貪機構的獨立性,並表示來自全國各地的抗議「政府都聽見了」。
雖然烏克蘭目前仍處戒嚴狀態,依法禁止群眾集會,民眾過去也刻意展現團結。包括西部的利維夫(Lviv)與東部的哈爾科夫(Kharkiv)都出現抗議人群,雖規模遠不及2014年動輒數十萬人的遊行,仍引發廣泛關注。
現年25歲的沃夫科楚布(Alik Vovkotrub)說,他高中時親眼目睹廣場起義,改變他的人生觀。留著哥薩克式小鬍子的他說:「當權者……離人民太遠了。」
18歲的莫爾洪一家在2014年頓內茨克被親俄分離主義者攻陷後逃離。她說,俄軍入侵後仍選擇留在烏克蘭的年輕人,擁有一種共同的責任感。她說:「我們想親手打造自己的未來。」
澤倫斯基承諾將提交新法案回應示威者關切。他也重申,22日限制反貪機構的相關措施是為防止俄羅斯滲透,強調「我們的執法體系裡不容有俄羅斯勢力滲透」。
就在本周一(21日),烏克蘭安全部門逮捕兩名反貪官員,指控他們與俄羅斯有關聯,並對其他員工展開大規模搜查。批評者認為這些作法過當,形同政治打壓,針對的是曾起訴多位國會議員與高官的機構。
就在澤倫斯基於每日例行談話中承認抗議者的憂慮之際,大批示威者湧入總統府前廣場,高喊「可恥!」26歲的米哈爾丘克(Maryna Mykhalchuk)說:「他完全沒說清楚,為什麼要這麼做。」她形容這項決定是「從背後捅來的一刀」。
米哈爾丘克透露,她有朋友在戰爭中陣亡,自己也準備從軍。她說,澤倫斯基辯稱為防止俄羅斯滲透,但提出這些限制的國會議員,卻來自被認為親俄的前政黨。19歲的大學生文斯卡(Vanya Vinska)說:「我們要的是公平、自由的國家,而且要讓這個國家真正繁榮起來,這樣的歷史時刻,無論幾歲,都不可能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