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重返餐飲戰場 劉強東押注「七鮮小廚」喊開1萬家

京東「七鮮小廚」,被視為劉強東親自押注「供應鏈+現炒熱食」模式,欲重塑其在即食消費場景的競爭力。圖/取自杭州曲小姐微博
京東「七鮮小廚」,被視為劉強東親自押注「供應鏈+現炒熱食」模式,欲重塑其在即食消費場景的競爭力。圖/取自杭州曲小姐微博

京東創辦人劉強東重返「開飯店」的創業初心,正在加速將電商平台推向餐飲產業的核心戰場。繼七鮮超市、七鮮生活後,京東於本月正式推出「七鮮小廚」,並計畫三年內在全大陸開設一萬家門店,打造合營型的品質餐飲製作平台,成為繼盒馬、美團之後,大陸零售巨頭深度涉足線下餐飲的新動作。

七鮮小廚於7月22日正式亮相,定位為「合營品質餐飲製作平台」,由京東提供供應鏈、門店、設備與日常營運支持,合作方則作為「菜品合夥人」參與菜單研發與分潤。與傳統外賣集合店不同,京東不僅負責招商,更以平台身份主導選址與營運。

目前,七鮮小廚主打「現炒現做+透明廚房」模式,將食材分類、烹飪過程全部可視化,以增強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店內以智能炒菜機、標準化出餐流程為核心,瞄準高頻剛需的快餐市場,主打15至20元價位的熱炒便當、米粉及中式蓋飯等。

為加速招募內容研發人才,京東啟動「菜品合夥人」計畫,宣稱拿出10億元(人民幣,下同)現金激勵,為1000道菜尋找合夥人。只要提供一道招牌菜,經選中後便可獲得至少100萬元分潤保障。京東強調合夥人無需負擔選址、裝修、人力等開店成本,僅需參與菜品研發,即可共享銷售收益,未來還將按銷售表現進行分紅,「上不封頂」。

七鮮小廚的模式也引發對比。美團早在2024年已啟動類似項目「浣熊食堂」,同樣主打平台提供標準化廚房與後台系統,由商家自行運營。不同的是,浣熊食堂延續平台思維,著重賦能商家;而七鮮小廚則屬於重資產深參與,由京東直接投入租金、人力、供應鏈與營運。

美團的「浣熊食堂」計畫將在大陸各地投資建設1200家浣熊食堂。圖/取自騰訊網

美團的「浣熊食堂」計畫將在大陸各地投資建設1200家浣熊食堂。圖/取自騰訊網

截至2025年6月底,浣熊食堂已在北京等地開設10家實體門店;七鮮小廚則剛啟動第一家。雙方未來三年皆設定擴張目標,美團目標1200家,京東則宣稱計畫達成10000家門店布局,成為目前最具雄心的餐飲平台化擴張計畫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京東首次嘗試線下餐飲零售。早在2017年,京東便推出七鮮超市,並提出3至5年內開出1000家門店的目標。但隨著新零售退熱與內部調整,2022年後七鮮轉為聚焦京津冀與大灣區的雙核心策略。截至目前,七鮮超市與七鮮生活合計門店數仍未突破100家,遠低於原定計畫。

京東此番重新發力餐飲市場,被視為劉強東親自押注「供應鏈+現炒熱食」模式,欲重塑其在即食消費場景的競爭力。根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七鮮小廚核心優勢在於供應鏈與透明廚房標準,但重資產高頻模型在全大陸複製仍具風險,如何平衡成本、配送效率與顧客體驗,將是成敗關鍵。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