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宣布將承認巴勒斯坦國後,英國與德國的領導人也面臨對以色列加大施壓的呼聲。儘管各自面對政治掣肘下,倫敦與柏林如今正考慮採取實質行動。與此同時,聯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官員說法,加薩地區已有四分之一人口處於類飢荒狀態,人道危機持續惡化。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英、法、德三國領袖25日在聯合聲明中表示:「現在是時候結束加薩戰爭了。」他們並補充說:「必須立即滿足平民最基本的需求,包括水與糧食的取得。」原訂三位領袖25日通話,已順延至26日。
雖然三方在促成停火上的立場一致,但要進一步協調行動仍然困難。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與德國總理梅爾茲(Friedrich Merz)至今仍未跟進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做法,但兩人都正尋找新的方式對以色列施壓。
梅爾茲政府的一個選項,是重新評估德國是否應繼續阻擋歐盟暫停《歐盟—以色列聯合協定》的提案。該協定涵蓋貿易與其他合作領域,為雙方建立密切關係。總理發言人25日對記者表示,若停火與人道援助等議題無進展,他「準備加大施壓」。
英國已制裁多名以色列政府官員,但施凱爾正面對來自國內跨黨派要求的壓力,逾200名國會議員聯署要求他比照法國做法,承認巴勒斯坦。
有部分觀察者認為,施凱爾之所以謹慎,是因他希望維持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良好關係。川普25日正抵達蘇格蘭,拜訪他名下的兩座高爾夫球場。自戰爭爆發以來,美國對以色列提供大量軍事、財政與外交支援。
儘管柏林暗示可能首次採取具體措施施壓以色列,而施凱爾也試圖吸引川普注意,但問題仍在於,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是否會理會這些外交槓桿。
自衝突爆發以來,歐盟對以色列的影響力一直有限,但若德國決定採取更大膽的行動,可能觸發歐盟對以色列最強硬的措施。
梅爾茲先前已以德國總理罕見的強烈語氣批評以色列,如今正面臨要求他將言語化為行動的呼聲,這些壓力也來自聯合政府的中間偏左社民黨(SPD)。本周兩名社民黨資深議員呼籲政府停止對以色列的武器出口,並加入歐洲行動,暫停與以色列的聯合協定。
在23日的布魯塞爾會議上,歐盟大使們討論加薩危機,包括德國與義大利在內的四國重申反對動用協定進行制裁。這代表,在歐盟各國代表表決時,反對派已湊足「封鎖性少數」,足以擋下任何懲罰性措施。
據一名獲准匿名發言的歐盟外交官透露,約有包括比利時、愛爾蘭、西班牙與盧森堡等十國於會中表態支持至少部分暫停協定。該名外交官表示,若德國同意在協定框架下暫停部分措施,將是「重大突破」,可能使行動天平傾斜,推動歐盟整體採取更強硬立場。
該外交官說:「就算德國只稍微轉變立場,也將產生決定性影響。」並補充,因為這將使義大利可能跟進,而柏林迄今始終是以色列最堅定的盟友之一。他指出:「如果是你最好的朋友告訴你走錯方向,比陌生人講同樣的話還要有影響力。」
據報導,施凱爾內閣中有成員本周勸他支持承認巴勒斯坦國,同時超過200名國會議員也簽署聯名信,呼籲政府承認巴勒斯坦。一名工黨資深議員表示,施凱爾在此議題上「比黨內任何人都謹慎得多」,另一人則說他在此議題上愈發「孤立」。
兩名外交界高層人士指出,施凱爾的立場如今與自己的外交部也出現分歧,該部門從外相以下多位官員私下都已認定,現在該有所表態。施凱爾遲疑的部分原因,外界普遍認為,施凱爾的遲疑一方面是為了避免重新引爆工黨過去捲入的反猶爭議,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一向不認同那種流於象徵性的政治表態。
英國前國安顧問瑞克茲(Peter Ricketts)表示,唐寧街亦高度重視與川普的關係。他認為,施凱爾可能會等見到川普之後才有所動作,川普預定於9月進行國是訪問,在那之前,施凱爾不太可能全力支持承認巴勒斯坦建國。這也為英國可能於9月聯合國大會期間承認巴勒斯坦留下一線可能。另一位前英國高階外交官同樣認為,首相不會願意在與川普會面前「惹惱美國人」,尤其過去一年他一直努力與白宮建立良好關係。
英國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工黨議員桑布瑞(Emily Thornberry)表示:「我們與白宮的外交資本若還有剩,就應該花在這件事上。」
與此同時,法國則將主要精力集中在爭取對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支持。儘管馬克宏過去數月來一直公開釋出相關訊號,但他24日的宣布時機仍讓法國政界與外交圈大感意外。
一名法國高級外交官表示:「即使我們不談條件,我們一直都說希望能與其他也在努力拉近與以色列關係的國家共同推動承認巴勒斯坦,儘管當前局勢極為困難,法國仍希望與其他可能宣布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協調行動,展現集體立場。」
被問及馬克宏的宣布即將承認巴勒斯坦國時,川普回應說馬克宏是個「非常好的人」,但他也補充:「他說的話不重要,他的聲明不具任何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