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讀中國」教材將上路!國台辦祭「懲獨22條」追責  陸委會:課綱符合現行兩岸情勢

 教育部長鄭英耀今年5月曾稱,兩岸關係緊張,不鼓勵學生赴陸交流,甚至可說是禁止、反對。圖/中央社
教育部長鄭英耀今年5月曾稱,兩岸關係緊張,不鼓勵學生赴陸交流,甚至可說是禁止、反對。圖/中央社

新學期將至,教育部受總統賴清德指示,預計將於9月正式推動《中國識讀補充教材》,內容涵蓋大陸威脅、國家認同與媒體識讀等面向,稱要讓青年世代建立「正確的兩岸認知」,此舉引發北京不滿,國台辦今天(30日)提醒教育部不得歪曲「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更稱要對相關人員祭出懲處,等於以大陸的「懲獨22條」不點名劍指我教育部官員。陸委會則回應,教學補充教材就中共政權的性質、兩岸關係及國際最新情勢,結合學術專業提供相關知識。

對於《識讀中國教材》,陸委會先前指出,過去「大陸人民也是中華民國國民」的法律見解已失效,現行為「僅具中華民國國籍者,才為國民」。 副主委梁文傑強調,陸委會未參與教材審查,不過會提醒教育部編纂教材應注意相關法律解釋已經不同。

對於國台辦說法,陸委會傍晚回應稱,教育部現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108課綱)在社會公民領域及全民(國防)教育領域,為培養學生民主素養與國際觀,原已納入認識中國大陸、國際及兩岸情勢之內容。

陸委會表示,教育部邀集專家學者,依循課綱結合學術專業,就中共政權的性質、兩岸關係及國際最新情勢,依據客觀事實,提供教學補充教材,協助教師教學更為活潑並與時事結合,是實事求是,依歷史事實編寫。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於上午記者會上稱民進黨當局「數典忘祖、大搞去中國化」,指控新教材意圖割裂兩岸歷史文化連結,混淆青年世代的歷史記憶與國家認同。他更強調,將對相關行為處罰,點出教育、文化、歷史等領域的職權濫用者。儘管無直接具體點名,不過中共已暗示將以「懲獨22條」依法追責。

「懲獨22條」當中針對「分裂國家罪」,第4項明文提到,包含「利用職權在教育、文化、歷史、新聞傳媒等領域大肆歪曲、篡改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或者打壓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國家統一的政黨、團體、人員」,以「分裂國家罪」定罪處罰。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